員工和企業發生勞動糾紛,可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如果接受勞動仲裁結果,就履行裁決;如果對結果不滿,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解決勞動糾紛的常規流程,卻被四川資中一家醫學美容公司“玩”出了新花樣。
近日,四川資中女子張某在一家醫學美容公司離職后,通過勞動仲裁,獲得共計6000多元的補償金。她應約領取補償金時,公司方面卻用三輪車拖來兩桶用醫療廢物桶裝的硬幣。她稱,對方拉來的都是一角的硬幣,還讓她“一角一角地數”,認為公司這一行為涉嫌侮辱。
是不是侮辱,從法律角度來說,需要司法機關的定性;從道德判斷來看,則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此處暫且不提。不過,該公司的會計也承認這筆錢“確實是給得很不痛快”,并指出張某在公司上班期間“一直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等問題。但這也不能成為用硬幣賠付的理由。用醫療廢物桶裝硬幣支付補償款,顯然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在疫情背景下,醫療廢物桶的安全性也令人膽戰心驚。
可以看出,這家企業明顯是在故意為難張某。企業認為,他們的做法似乎有充分理由,比如張某工作不稱職又不接受調崗等。但是,勞動仲裁就是解決勞動爭議的,既然接受了,就該爽快地執行;假如覺得裁決不公,不愿意接受,那就向法院起訴。這家企業為何既接受裁決,又暗地里“不痛快”?既然感到不快,為何不能正大光明地解決,卻要暗地里搞小花招?這樣的做派,無疑展現出一個心胸狹隘的企業形象。
企業在市場上競爭,在社會上立足,除了必須遵守法律規定之外,也應注重塑造自身企業形象,宣傳企業文化。形象和文化固然沒有硬性標準,卻也是企業的軟實力。一個對員工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企業,對客戶會怎么樣?尤其是一家從事醫學美容行業的企業,會真正為消費者著想嗎?
其實,當企業和員工發生齟齬時,企業方是動“歪腦筋”刁難員工,還是依法順利地解決,足以體現企業管理者的“人品”。而企業管理者的“人品”,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氛圍和文化。是寬容大度還是錙銖必較,是著眼大局還是揪住小事不放,這種企業文化既體現在如何對待員工上,也必然會體現在企業的經營上。
在企業管理界有一句話: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雖有點空泛,卻也不無道理。經營企業要有寬廣的心胸和氣度,老想著耍“小聰明”,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則難成大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即使是對待離職員工,也不妨好聚好散,何必以為難他人為樂呢?這么做,除了展現自己的心胸狹隘,恐怕也沒什么好處了。(土土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