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3日)有媒體報道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的一篇文章披露,近日,青島市即墨區法院公開宣判該區北安街道辦事處財政所正科級負責人王風昭貪腐案,庭審確認,王風昭在5年期間貪污公款42次,總額達2000余萬元,法院以貪污罪、挪用公款罪數罪并罰,判處其有期徒刑14年6個月,并處罰金200萬元。
一個街道辦事處的部門負責人,在5年期間貪污公款的數額竟然可以達到2000多萬,這再次證明了作為城市政府最低層級的街道這個“廟”看似不大,“香火錢”卻不少,不起眼處也能挖出大盜。實際上,在許多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區,一些街道憑著管理商鋪攤位、路邊停車、出租房屋等權力,日進斗金,財源滾滾。這個現實,也是街道這個以往少人問津的“小廟”,卻成了現今許多履歷亮眼的人爭相要進入的原因。
和那些家里堆著幾噸現鈔的巨貪一樣,一個街道下屬部門的負責人能在5年期間貪污公款42次,總額達2000余萬元,毫無疑問,同樣得益于松弛的內控以及作為擺設的監督。正常情況下,如果以2000多萬的價碼要一個人去蹲14年6個月的大牢,可能沒人應召。因為把14年6個月的大牢坐下來,最后減壽幾何雖不知道,但身心受損是一定的,錢在人沒也絕非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因此,一個人放膽去貪以至42次,一定是對墻上的、本里的規定極具“信心”,也一定會對內部的、外部的監督效果了然于胸,經過反復且得到驗證的風險—效益分析后,才屢屢伸手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是公權力部門,只要是握有權力的官員,甭管層級高低、權力大小,都要對其權力進行制衡、約束和監督。對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不能因其“廟”小,也不能因其“香火”看似裊裊不旺,就虛設制衡、放松約束、失去監督。最近幾年被披露出來的案件顯示,那些所謂的“小官大貪”,其被“成就”的土壤,幾乎都是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的限制和控制。
一段時間以來,公務員報考熱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現象。這個現象的成因,除了就業的因素外,其所對應的崗位權力的社會評價和心理估值,也是這個現象、尤其是一些熱門崗位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促成因素。對于這種現象,權力監督部門完全可以從中掂量出對權力監督的重點所在。小官大貪、小官巨貪的不斷出現,是一些街道等政府最低層級的吏治現狀的反映。在一些高學歷、名校生趨之街道等低層級公務員崗位的同時,權力監督機構對這個層級的權力運作情況也應予以更多的注意。街道的“廟”雖小,“香火”錢也不能是一筆糊涂賬。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