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9月27日在山東青島舉行的2020全國游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女子1500米自由泳預賽中,遼寧浩沙隊選手王簡嘉禾以15分45秒59的成績獲得第一名,一舉打破全國紀錄和亞洲紀錄。但比賽結束后,王簡嘉禾透露自己的體能測試分數不高,預計進不去決賽。在此之前,已有余賀新、傅園慧、于靜瑤、方喆四位預賽排名第一的游泳運動員因為同樣的理由無緣決賽。
為何會接連出現“預賽第一被淘汰”的尷尬?根據此次競賽規程,先進行為期兩天的體能競賽,共設置垂直縱跳、引體向上、軀干核心力量、30米沖刺、3000米跑5個項目。正式比賽中,預賽成績前16名的運動員根據體能得分進行排序,前8名進入決賽。
將游泳運動員的跑步成績和在泳池中的表現放在一起比較,已然超出人們的常規認知。就像王簡嘉禾接受采訪時所提到的,“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讓體能得分凌駕于正式比賽成績之上,成為晉級的決定性因素,更是本末倒置。該規定招致諸多批評,在情理之中。
不獨游泳項目如此。翻看新聞即可發現,近期舉行的全國體操錦標賽、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等項目比賽中都增加了前置的體能測試,其中也出現了不少體測成績成“攔路虎”的現象。
今年2月24日發布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提出,將體能達標作為選拔運動員的前提條件,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锻ㄖ吩O置基礎體能測試、軀干穩定性和上下肢左右側力量均衡性測試和板塊體能測試,并附帶相應的評分標準。其中,基礎體能測試部分包含了BMI、坐位體前屈、30米沖刺、垂直縱跳、深蹲相對力量、臥推相對力量、引體向上、腹肌耐力、背肌耐力、3000米或2000米二選一。目前所有比賽中增設的基礎體能測試項目,均從這十項中進行選擇。
強化基礎體能,可以提升運動員身體機能和專項技戰術能力,有其必要性。但是,不同的競技體育項目各有側重,對短跑來說爆發力是首要的,體操需要技巧和柔韌度加持,圍棋則更追求精力長時間高度集中……而《通知》中提到的十項基礎體能測試,除了和田徑類項目日常訓練貼合度較高,其他運動員適應起來有一定難度。若全部執行缺乏區分度的體能測試標準,并以此來左右比賽過程和結果,難免有偷懶嫌疑。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是應該根據比賽方式和訓練要求,做到因項目而異、因人而異,追求統一性和差異化相結合的效果?;蛟S,分設基礎體能測試和專項體能測試,將其作為比賽的準入條件而非決定因素,更妥當一些。
事實上,體測成績頻頻成為比賽“攔路虎”,既說明當前的體能測試標準有待進一步細化和改進,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部分管理者在執行上不科學、不規范的問題。
此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國內賽事經歷了長時間停擺,現下體育比賽逐步恢復,每一場都是難得的檢驗訓練成果的機會。而從2月份《通知》發布到9月份多個全國性比賽正式開始,中間有長達半年的調整期。項目協會、教練團隊、運動員理應做好了充分準備。但目前呈現的結果卻是,競賽規程被吐槽“奇葩”,一些參賽運動員也反饋了突擊增強體能和訓練節奏配合不太好、舊傷復發影響備戰等情況。這些,是隱藏在“預賽第一被淘汰”怪象背后的深層次問題。
在體育項目的發展上,很多人常強調一句話,“讓專業人做專業事”。這種理想狀態的實現,需要打通從上到下所有渠道,踏踏實實做好全面的、科學的、長遠的規劃,不能想到哪出是哪出,也不能執行上“一刀切”。
而在強化基礎體能訓練的同時,仍然需要明確一點,對運動員來說,科學、系統、連貫的比賽和訓練模式,跟“惡補體能短板”一樣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如果寄希望于僅依靠后者來提升競技水平,效果將十分有限。(孫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