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小陳滿懷憧憬地進入西北某民辦職業學院,卻發現校舍是租來的,學生是哄來的,老師三天兩頭換,實習收費也遠高于實習單位要價……“上學成了上當”,是該學院不少學生的共同感受。而這并非個案,它折射出民辦職業教育普遍面臨的生存之困和發展之亂。
關于職業院校的亂象,近幾年頻頻被曝光。但這起事件中所暴露出的個別民辦職業學校的真實狀況還是讓人詫異——校舍靠租,老師靠“臨時工”,甚至連基本的教學、生活條件都達不到,也就難怪學生靠“哄”了。
不過,這樣的學校盡管“簡陋”,但卻并非“山寨”“野雞”學校,而是受到國家承認的“正規軍”。也正因為此,面對這樣的場景,除了學生吐槽,更要嚴肅追問的是,它到底是如何獲得招生資格的?
比如,《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行)》規定,高等職業學校內須配備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一般不能少于70人。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所民辦職業學院一共僅有教職工6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甚至只有30多人。這說明它本身就未能達到國家對職業院校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另外,該校還被指存在實習收費不透明的問題。
此類從軟硬件條件到管理都問題重重的民辦職業院校到底有多少,目前還未見有權威數據披露,但民辦職業院校發展參差不齊的現象的確有一定的普遍性。對于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要加強監督、規范,對于那些辦學條件和資質不達標的學校,就應該建立動態退出機制,避免其“誤人子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近些年從國家到地方,都要求加大職業教育發展力度。這個過程中也要警惕地方政府對辦學標準“放水”,避免學校和地方監管部門互相“配合”——前者為追求辦學規模而降低標準,或對亂象“睜只眼閉只眼”,后者投機性涌入,最終放大職業教育的“水分”。
除了明確標準、落實監管規范,另一方面也得對職業教育有更多的“保駕護航”。一定程度上說,目前一些民辦職業院校的“窘境”,除了與自身能力的不足有關,也和它的生存環境有著很大關系。通常來說,社會對職業教育仍存“偏見”,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也存在著一條“鄙視鏈”,比如,普通高校一般比高等職業學院在地方上受到更多的重視,而職業院校中,公辦和民辦又往往被區別對待。不夸張地說,民辦職業院??赡茉诘胤截斦度胄蛄兄刑幱谧钸吘壍牡匚?。這樣一種“先天不足,后天受歧視”的狀況,自然限制了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
為此,近些年來,關于加大對職業院校尤其是民辦職業院校的呼聲不少,國家政策也有相應的要求。如去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就明確提出,各地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時,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職業教育傾斜;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
因此,總體上看,對于民辦職業教育,既要抓好監管規范,避免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也要加快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建立更明確的預期,不能讓其自生自滅。如此雙管齊下,才能真正讓職業教育迎來春天。尤其要指出,對于職業教育發展不足的問題,一種較普遍的歸因是社會存在“學歷崇拜”,對職業教育帶有偏見。這種看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要讓社會更加信任職業教育,各級政府首先要對職業教育有更多的規范和重視,在做好監管的同時,也剔除在政策、財政投入等各方面的偏差,以此真正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也為社會理性看待職業教育樹立“榜樣”。(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