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有消費者向媒體反映,他向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舉報其會員企業“漁禮記”售賣“假”的陽澄湖大閘蟹,并要求協會對其身份信息保密,然而,約8小時后,該消費者就收到了商家來電。該消費者認為,多重證據足以證明,商家“漁禮記”用普通大閘蟹冒充“陽澄湖大閘蟹”,而這違反了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多項規定。但該協會既未能對售假的會員企業進行調查處理,反而向被舉報企業“通風報信”,“泄露”了舉報人的相關信息。
現在正是吃蟹的季節,關于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假之爭,這些年幾乎成了“時令性新聞”。這次事件發生的背景其實并不太讓人意外,倒是行業協會對待舉報的態度和具體的回應,讓人大跌眼鏡。
綜合目前的種種信息而言,舉報者懷疑自己所購的“陽澄湖大閘蟹”系冒充,的確是有諸多理由的。比如,該大閘蟹沒有“一蟹一扣”的防偽標識,也并非自蘇州陽澄湖產地發貨,更重要的是,該消費者購買的時間是9月19日,而官方消息顯示,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時間是9月21日。如此多重蹊蹺之下,消費者的質疑和舉報可謂合情合理。
反觀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回應,卻顯得矛盾重重。比如,該協會負責人稱,經初步了解,“漁禮記”所屬公司出售的并非陽澄湖大閘蟹,而是其自有品牌漁禮記大閘蟹,因此不對其作蟹扣等陽澄湖大閘蟹特有的防偽要求,并且聲稱,“(涉事)企業說今年從未出售過陽澄湖大閘蟹,也沒有打著‘陽澄湖大閘蟹’的名頭賣其他螃蟹”。
然而,“漁禮記”所屬公司今年剛加入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并獲得了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那么,疑問就來了——如果真的從未賣過陽澄湖大閘蟹,又何以能加入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更明顯的矛盾在于,涉事企業的專賣店店牌、物流包裝、收費憑據都印有“陽澄湖大閘蟹”字樣,這又該作何解釋?
因此,此事發展到目前這一步,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其實已經將自己推入了輿論漩渦。到底是協會本身的準入把關不嚴,存在隨意“授權”企業打著陽澄湖的名義出售“假”陽澄湖大閘蟹的行為,還是刻意“護犢子”,必須要拿出能夠說得通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七八年前就有媒體報道稱,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一年坐收會費數百萬”。如報道援引一些不愿意公開名號的協會成員透露,入會單位每年要繳納會費,根據級別不同,繳費也分高低,副會長3萬元,常務理事1.5萬元,理事會員1萬元,“400多家會員,一年光會費就數百萬。”這種“明碼標價”的入會規則,是否本身就是陽澄湖大閘蟹行業亂象滋生的重要因素,在類似該事件的具體案例面前,確實給人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間。
而將舉報者信息“泄露”給被舉報商家,這種做法更值得警惕。在回應中,行業協會表示,這并非“泄露舉報人信息”,而是主要起“協調作用”。即便這并非刻意的“通風報信”,由此所顯示出的對個人信息權的“無意識”和無視也值得引起注意。要知道,即便是協會履行職責,也應該止步于個人信息權的保護邊界。更何況,舉報者還明確“要求協會對其身份信息保密”。在這種背景下,仍把舉報者個人信息直接“泄露”給被舉報者,顯然太不把個人信息權利當回事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個人信息保護在現實中的薄弱。
頗為巧合的是,就在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透露,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即將亮相。希望有了明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之后,舉報者個人信息被泄露的頑癥,能夠真正得到有效規制。而具體在這起案例中,除關注陽澄湖大閘蟹本身的真假之外,該協會以“協調”之名將舉報者信息泄露給被舉報者的做法到底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同樣值得較真。(任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