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直播網站、短視頻平臺上出現的一些涉貧主題視頻激發了網民的公益愛心,使之助力慈善扶貧。但也有些直播、視頻有意誘使網民將個別貧困現象等同于普遍現象,將視覺貧困等同于現實生活中的絕對貧困,利用“人們心靈深處的柔軟”吸粉賺錢。
這些打著慈善名義進行的自媒體直播、視頻,標題往往很煽情,諸如什么“爺爺下跪那一刻,我把自己看哭了”“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成了,他的愿望卻是給媽媽買一套新衣服”等等。打開視頻,內容更是凄慘:破爛的衣服,發霉的飯菜,家徒四壁的茅草屋,結尾是拍攝者送上衣服、文具、糧油等慰問物資,彰顯自己的愛心與責任。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真實,那么讓人感動,但是背后的真相,或許是另外一個樣子。據西部某地區扶貧干部反映,此前有所謂的愛心博主以扶貧之名,將村民帶到已經不住或者只在從事農業生產時居住的老村落、老房子中拍攝此類視頻。媒體記者深入調查發現,一些短視頻創作者,采用誘導性提問、精心擺拍等方式,虛構一些留守老人或孩子的凄慘生活境遇,其最終目的是吸引眼球、賺取流量,然后通過打賞、接廣告等方式實現變現。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全國各地在扶貧攻堅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按照從中央到地方制定的扶貧和脫貧標準,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這樣的現象,少之又少。而一些短視頻創作者,把個別現象當成是普遍現象,通過虛構、擺拍等方式來營造一些農村居民極度貧困的氣氛,不僅嚴重違背事實,還是對全國成千上萬扶貧干部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獻的褻瀆與抹黑。
有的自媒體從業者,打著“慈善直播”的幌子,在鏡頭前呈現出失真走樣的脫貧內容。對于這種現象,我們不能等閑視之,而是要加強監管和約束。平臺運營商和有關部門應負起監管責任,堅決抵制縱容弄虛作假和炒作熱點等行為,不讓虛假的扶貧短視頻泛濫。只有客觀如實反映扶貧情況的短視頻,才能真正使廣大網民全面、理智看待當前我國扶貧工作面對的現實挑戰和取得的巨大成果。(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