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前發布的《北京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北京市將加強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的多元、梯級和安全利用,因地制宜完善再生水管網及加水站點、雨水集蓄利用等基礎設施。住宅小區、單位內部的景觀環境用水和其他市政雜用用水,應當使用再生水或者雨水,不得使用自來水。(10月14日《北京青年報》)
我國水資源十分緊缺,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以北京為例,每年形成的水資源量平均只有21億立方米,而年用水總量達36億立方米。面對巨大的用水缺口,必須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走量水發展道路。
對于業主來說,小區水景觀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殊不知,也是耗水的巨大“黑洞”。上海海洋大學做過的一項課題研究顯示,小區景觀水體普遍面積不大,水位較淺,水體流動性差,導致水生態系統脆弱,自凈能力差,藻類大量繁殖,只能通過不斷換水改善水質。以20米長、20米寬、0.5米深的普通水池來計算,換一次水需要200噸。尤其到了夏天,往往每隔十多天就要換一次水,消耗掉數百噸水資源。一些高檔小區修建的大型人工湖、人工小溪,換上一次水可能就要消耗掉上千噸水。即使是生態維護得較好的景觀水體,補充池水自然蒸發的水量也不少。
自來水是經過凈化、消毒后供人們生活、生產使用的。早在2006年起實施的國家標準《住宅建筑規范》,就明確規定“人工景觀水體的補充水嚴禁使用自來水”。不過,一些小區的開發商和物業為圖省事,仍擅自將自來水作為景觀補充水。要想“景觀禁用自來水”成為共識、落到實處,還需要堵疏結合。
堵疏結合意味著,既要明確相應罰則,也要指導科學用水。一方面,各地應完善立法,加強執法,給“景觀禁用自來水”架起“高壓線”,使之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例如,北京市在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了《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針對住宅小區景觀用水進行專門規定。
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在指導開發商規劃建設小區時,應將對雨水的利用考慮進去,使用廢水、污水處理后的再生水,不僅成本低,而且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也應成為景觀用水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