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簡稱《意見》),對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提出明確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提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效果。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場所與載體,在向公眾展陳文物之余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在當今文化傳承中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作為文化、歷史、知識的傳播機構,博物館僅標注文物尺寸、年代只是簡單見其形,通過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傳播方式,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將文物本身承載的“精氣神”有效地傳遞給受眾,才能實現成風化人初衷。
博物館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而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我國博物館雖然日益重視中小學教育工作,但一些博物館還缺少能夠勝任輔助中小學教育的高級專業人才。這就需要將博物館教育相關培訓內容納入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內容,加強博物館專業學位教育相關方向的人才培養,及時滿足博物館教育人才需求。
博物館怎樣才能設計出中小學校真正需要的教學項目,讓中小學生喜歡運用博物館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是博物館必須下大力氣研究的課題。一方面,要創新博物館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學習為中心,增強博物館學習的趣味性、互動性和體驗性。另一方面,提升博物館研學活動質量,充分利用各類博物館資源組織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同時,博物館應拓展合作渠道,特別是發展館校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博物館完善的評價體系是做好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推動力,是提高博物館教育質量的保證。這就需要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項目納入博物館運行評估、定級評估、免費開放績效考評等體系,納入學校督導范圍,定期開展評估和督導工作。就不同類型的博物館而言,需要通過針對性和持續性的規劃課程內容、精準選擇受教對象,深度耕耘,發揮出博物館教育的獨特作用,使博物館成為中小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才能更好發揮博物館文化育人功能。(吳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