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5日)有媒體報道說,在前天的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螞蟻集團實控人馬云發表的演講引發各方關注。
曾允諾退休后當一名老師的馬云,以“外行非專業人士”的身份,瞄準時下的金融監管火力全開:“全球很多監管部門監管到后來,變成了自己沒有風險,自己部門沒有風險,但是整個經濟有風險,整個經濟不發展的風險。未來的比賽是創新的比賽,不僅僅是監管技能的比賽。”他并指當下中國金融面臨的“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仍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的風險”,“今天是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馬老師說得興起,劍指當代世界金融體制的基石之一的巴塞爾協議,稱在巴塞爾協議框架下的金融運作就像讓“一個老年人俱樂部”來解決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復雜的問題,而中國金融業是“青春少年”,由此馬老師也質疑現行國際監管規則以及中國金融業“與國際接軌”的思路……
如果看看當下中國金融業里昨天“跑路”今天“爆雷”的景象,馬老師所言指的中國金融業監管存在問題,當為不虛。但是,究竟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卻不是“問題”二字所能涵括。顯然,如果真如馬老師所言“這個不許那個不許”,那么就不會有支付寶、螞蟻金服。如果事實上就是存在“這個不許那個不許”,中國手機支付的用戶規模卻能“彎道超車”至全球前列,同時也存在此起彼伏的“爆雷”,那么只能說明金融監管管的不是地方,該管的沒管,不該管的反倒管了。
可是,如果說金融監管是不該管的管了,該管的沒管,那么,支付寶、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創新應該歸類于“老年人俱樂部”下的“該管”項,還是“該管沒管”項呢?這樣的邏輯矛盾,非有先置的張冠李戴而不可。當然,問題可能還不是張冠李戴這么簡單。因為馬老師上述演講,并非是茶余課后的閑篇,而是在螞蟻集團就要上市(IPO)大背景下的有的放矢。最近一段時間,螞蟻集團的估值不斷攀升,其最新數值已超3萬億,將成為有股票市場以來規模最大的IPO。然而,所謂市值者,股民的錢是也。
這么多股民的錢,怎么監管是個問題,沒有監管則是萬萬不行。在此,巴塞爾協議是否為“老年人俱樂部”是一回事,該不該由“老年人俱樂部”管則是另外的問題。作為世界銀行業間的協調監管機構和監管標準的制定者,中國在世界金融危機后的2009年與之“接軌”。也正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巴塞爾協議(III)對螞蟻金服類的金融業務一并納入監管。沒有這種監管,IPO規模和“爆雷”的聲響肯定會成正比。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