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應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盡管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很快,但外資在機構準入和展業限制解除后,仍需申請諸多許可,面臨不少操作性問題,對金融業開放的訴求依然較多。這表明金融業向負面清單管理的轉變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金融業是高度專業化的高風險行業。盡管有人極力撇清早已“聲名破產”的網絡借貸P2P和互聯網金融的關系,但實際上,豐富的數據、大數據風控、大數據信用等全都是當初被用來尬吹P2P是對銀行的“革命化顛覆”的要素。金融業事關人民海量財富和社會穩定,不應該繼續成為概念主導、理念驅動、想法支撐的試驗田。
擴大對外開放,實現“同代優質競爭”對我國金融業發展意義重大。所謂“同代”,是說新增的競爭力量是來自于“同一代”的實實在在的成熟的境外金融機構,而非自我標榜“下一代”但實際上金融風險控制能力言過其實的互聯網企業。所謂“優質”,是說它們不是以監管政策松綁為核心優勢,其競爭能力來自于自身多年扎扎實實的積累,能夠為我國金融機構所借鑒吸收。
現在,強調“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或許不那么搶眼,但這方面其實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國過去兩年金融業開放步伐很快,包括徹底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領域外資股比限制,不斷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持續提高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然而,正如易綱指出的,外資仍需申請諸多許可,面臨不少操作性問題,外資金融機構的營商環境仍然需要不斷優化。
與此同時,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的準入機會,當然不只是為了給它們提供蛋糕,而是為了提升我們整體的金融國力。
首先,這可以倒逼境內金融機構的經營能力。從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看,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的有限準入并未對境內機構產生過大的沖擊,相反,對外開放豐富了業務產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我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實現“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主動化之底氣所在。
進一步開放固然意味著競爭的加劇,但也給了境內機構更多的鍛煉機會。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直接投資目的地,中國金融機構在境內能有效直面“走進來”的對手后,才可能在“走出去”后真正站穩腳跟。
其次,開放可以促進金融制度規則供給和實施的完善。在負面清單模式下,監管部門可將更多的資源從準入管理轉向事中事后監管,實現監管效能的提升。隨著金融商品和服務市場化的加強,我國金融業其實面臨著更為核心的改革攻堅任務,即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市場主導的人民幣國際化。這不是靠監管者強力就能推動的,而需要一大批能運用人民幣自由從事市場化交易的境內外機構的共同努力。監管部門則要保持定力做好服務,為市場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總之,金融業的發展應當取決于市場主體的穩健的競爭,通過擴大開放和實現高水平開放,讓更多境內外主體在同等資質要求、統一行為規則下進行競爭。這是我國改革開放歷程中經受住了檢驗的一條寶貴經驗,值得堅持。(繆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