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各大運營商APP將5G套餐擺放在焦點位置,4G套餐的辦理入口已失去影蹤。業內透露,運營商為了推廣5G套餐,悄然將低價的4G套餐下架,用戶如需要辦理4G套餐只能通過線下營業廳和電話客服。有部分地區電信運營商甚至直接將4G套餐下架。
在商用一年以后,5G已經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正如報道所顯示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在推廣5G業務的過程中,刻意隱藏4G業務渠道,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缺少足夠尊重,導致“被5G”的現象相當普遍。
從運營商的角度看,現在是5G業務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市場洗牌、爭奪新增用戶的最關鍵時期,因此基于考核壓力,大力地推廣5G套餐,完全可以理解。但問題在于,電信通信是攸關民生的基礎設施領域,運營商不能利用壟斷地位,用變相強制的手段逼迫用戶升級。
此前就曾有不少用戶吐槽,在5G出爐后,有的運營商暗中給4G降速。對用戶來說,不管是4G套餐的辦理入口被隱藏起來,還是遭遇暗中降速,他們只能被動升級,而5G套餐往往有著更高的資費,這無異于直接提升了用戶成本。
各大運營商在推廣5G套餐時,往往宣稱其速度更快。然而,一個毋庸置疑的現實是,5G的商用水平整體還比較低,它至少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5G通信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才剛剛起步而已,比如目前全國的5G基站數量還只有4G基站數量的零頭,遠遠沒有達到全覆蓋。第二,市面上很多用戶在使用的手機,尚無法支持5G技術,哪怕辦的是5G的電話卡,用的可能還是4G甚至3G的網絡。
運營商為了搶占5G風口,在推廣業務上不擇手段,導致用戶規模存在著明顯的水分。比如前三季度的數據現實,三大運營商的5G套餐用戶總數,遠遠超過市場上5G手機的全部出貨量。也就是說,大量的非5G手機用戶,被迫辦理了5G套餐,他們花了更大的價錢,實際上卻未必能享受到5G技術的真正利好。
通信技術的升級,理應給用戶帶來各種利好,更快的網速,更具性價比的自費等。然而,在5G基礎設施、硬件終端尚不成熟的前提下,運營商就急不可耐地圈占市場,過快地淘汰掉用戶數量龐大的4G套餐,這種急功近利的逐利思維,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通信服務不同于普通商品,它是重要的民生項目,應該具備親民、便民的屬性。既然5G還處在商用初期,運營商就更應該提供多元化的套餐選擇,耐心地服務好4G用戶,不能為了搶占市場,就把用戶當成犧牲品。
今年年中,針對強制用戶更換5G套餐的行為,工信部負責人特別提到,依法查處沒有經過用戶同意,擅自升級用戶套餐、捆綁銷售等行為??紤]到“被5G”現象的普遍存在,對運營商在推廣業務時的強制行為,更應該果斷亮劍,常態化地整治,當罰則罰。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被5G”的情況,在攜號轉網等諸多問題上,三大運營商同樣多次被曝光利用壟斷地位優勢,設置各種門檻和障礙,妨礙用戶自主選擇權的實現。它們還因此多次遭遇過巡視組、工信部等機構部門的點名約談。
對運營商來說,動用各種手段來捆綁、綁架消費者,看似可以留住用戶,做大市場規模,但長期來看遲早會失掉口碑。(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