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4日)有媒體報道說,有專家針對目前中國所面對的少子化和老齡化同時出現的局面,以及未來的人口數量走勢,建議適時放開三孩生育,以應對中國在未來發展道路上所面對的挑戰。
在實施生育限制政策的幾十年里,中國確實通過減少人口數量,而在相當大程度上緩解了發展不足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雖然限制生育政策本身也會、并且也的確帶來了諸多問題,但相比那些迫在眉睫的問題,限制生育無疑是與經濟制度、社會福利體系以及其他諸如衛生、養育和教育制度最相匹配,因而也是在這些制度體系下最易實施的政策。計劃經濟是限制生育的實施條件,限制生育也解決了計劃經濟產生的增長問題。
改革開放后,隨著用工潮的出現,生育的社會功用及其價值開始彰顯。在放開生育二孩之前,就有專家呼吁放開生育限制,根據人口走勢及時調整相關政策,以錯開少子化和老齡化重合的波峰。根據有關統計,生育限制政策調整之后,放開二孩生育的效果尚未能改變人口走勢。最近幾年的二孩生育數據能否代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大趨勢,雖不可定論,但即使撇開民間對生育生肖選擇的因素,幾年的平均生育率也可大體上說明問題。
相關研究顯示,目前影響中國適齡生育人群生育意愿的,最主要的就是養育成本太高,這其實正反映了社會福利體系和制度以及社會服務方面的問題。不僅如此,與少子化趨勢同時而至的老齡化潮頭,更讓相關養老福利體系不敷應對的現實凸顯出來。這個現實,在無形中加大了適齡生育人群要為自己的老年提前有所準備的負擔,反過來也增加了生育二孩、更不要說三孩的顧慮。
認清這個現實,調節人口出生趨勢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就有了大致路數。首要的就是升級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解除適齡生育人群不敢生的顧慮。以今年GDP有望達到百萬億規模的現有國力水平,升級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充實社會保障內容,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應該沒有不可跨越的障礙。
在當前情況下,中國實際上面臨著一個調整人口趨勢的窗口期?,F在適齡生育人群,恰好是上世紀50、60年代兩波生育高峰人口的后代,因此基數較大。如果人口政策調整及時,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升級也及時跟進,那么,相關政策調整的社會邊際效應會較明顯地顯現出來。而如果錯過這個時機,人口下降乃至負增長的趨勢就難以逆轉,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會逐漸、但有時也會爆發式地出現,其所產生的增長和發展問題就會“瓶頸化”。由此看來,升級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已然成為一個緊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