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一周,教育圈內最熱鬧的莫過于“家長群”了。江蘇一名家長質疑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選擇了退群。微博上,“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話題閱讀量超過了7億,有數萬人參與話題討論。后續,江西一名家長爆料稱,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批改要向老師手寫說明,給相關話題討論再添加了一把火。
孩子的作業究竟應該由誰來批改?家長群作為一個即時溝通工具,為何成為了“壓力群”?為何一個這樣的問題頻頻引發家校矛盾,成為輿論熱點?不管是從教師基本職責,還是從相關規定來看,批改作業都應該是教師的責任。相關話題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社會關注,是因為它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一些教師把本屬于自身的教育責任轉嫁給了家長,增加了家長的負擔,而家長對此心有余而力不足,還不敢說不。
問題的背后是家校協同育人過程中關系的扭曲和責任的錯位。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這說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不僅是輿論共識,也已成為政策目標,在機制健全方面將獲得加速。在家庭、家長越來越多參與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背景下,健全相關機制,明確學校教育管理、家長參與的責任邊界,才能實現家校關系的和諧互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做好示范和榜樣,是家長最基本的教育責任。從教育內容來看,家長的責任在于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家長理應關心孩子的學習,但這不是教師讓家長代勞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的理由。
也要看到的是,一些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些教師就表示,批改作業的任務太重,讓家長批改作業出發點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甩鍋。以此觀之,家校之間的責任邊界之所以容易被混淆,還在于教師和學生都承受著較大的負擔。所以,化解家長群風波,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應該落實為教師和學生減負。通過為教師減負,把教師從非教學負擔中解放出來,推動其探索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為少留作業創造空間。通過為學生減負,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鍛煉,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等。家長少了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的煩惱,也就能夠把精力放在提升親子陪伴質量上。如此,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關系才能理順。山西太原近日出臺減負政策,其中提到不得通過微信、QQ群布置學科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備受關注。但其實這些規定并不是政策的全部,更不是核心,核心仍然是控制作業總量等減負措施。當作業總量等負擔減下來之后,上述問題的解決也就水到渠成。
實現協同育人,需要為各方減負,為不同教育主體的合作創造空間,更需要賦能。既要為學生賦能,也要為教師賦能;既要依靠學校管理效能的提升,也可以依靠互聯網、新科技等更廣泛的社會力量。比如,近日字節跳動公司整合發布新的教育品牌,表示將通過創新手段,探索把教師從批改作業等繁重、機械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為教師減負;通過相關應用產品為教師提供班內學生的學情報告,以及相匹配的教學資料,讓教師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果;通過技術和產品,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緩解家長的焦慮等。這就是利用科技手段為教師、家長、學生賦能的積極探索。成都天府新區第五小學近日舉辦的班主任技能大賽,其中包括運用家長交流群,加強家?;右约疤幚砑议L群沖突等突發處理能力,也是為教師賦能的有益嘗試。家長群提高家校溝通效率的作用不容否認,規范管理便能發揮助力家校協同育人的作用。
“家長群”的風波終究會過去,其他的熱點話題很快就會追上來。但在家庭、社會更積極、更主動參與教育,關注孩子成長的背景下,厘清邊界、明確責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卻任重而道遠。創新手段和方式,引入新技術新工具的力量賦能教育發展的道路也將持續。(楊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