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麻煩幫忙投個票吧,點開鏈接,投X號……”近些年,通過網絡投票進行評先選優在教育系統已屢見不鮮,家長們組團為娃瘋狂“拉票”大賽也時常上演。近日,針對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規范校園內網絡投票的建議”,教育部在答復中指出,將繼續加強對教育系統網絡投票行為的管理,維護各類評選活動的公正公平性。(11月15日《南方都市報》)
家長們轉發孩子風采展示或才藝比賽的鏈接求投票,早已成為朋友圈“一景”,令人不勝其煩。但礙于朋友情面,人們也多會點開鏈接做個順水人情。部分地方和學校將網絡投票作為開展各類評先選優活動的手段之一,本是想通過更多人的參與,讓評選更公正、讓活動更有影響力。遺憾的是,不少校園網絡投票悄然變了味,成了追名逐利的“角斗場”。
這種投票活動,主要是拼爹拼媽。不難看到,許多家長可謂舉全家之力,發動所有關系,將投票鏈接轉發到N個群,硬著頭皮“拉票”。有的明知這樣遭人反感,但為了孩子有個“好名次”、獲得“好成績”,只能把好話說盡,或不停地發紅包,希望“親們”出手相助。更有甚者,在網上花錢找“專業人士”刷票。不言而喻,這樣的投票活動,其公平性、真實性已大打折扣,誰家交際圈子廣,或舍得花錢,誰家孩子就是各種“優”、各種“佳”。
據報道,隨著“拉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另辟蹊徑”,讓朋友圈投票變成了一門生意——有刷票公司專門承接“拉票”業務,不少微信投票刷票App也應運而生。而這也讓校園網絡投票變成了赤裸裸的技術造假“角斗場”,而失去了評先選優本來的意義。更有甚者,個人信息被出售,“投票”成為某些平臺牟利工具。尤需警惕的是,欠缺規則的網絡投票在校園盛行,對孩子們成長十分不利。因為它扭曲了榮譽評價的正常標準,偏離了正確激勵的方向,也容易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對價值觀造成不好的誘導。
從某種意義上說,校園網絡投票成名利“角斗場”,是社會歪風影響和滲透的結果。對此,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園評先選優網絡投票活動的通知》,明確校園網絡投票相關規則,要堅持“非必要不舉辦”的原則,與此同時開展了網絡投票亂象整治。目前來看,還需持續發力不斷推進網絡投票規范管理。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引導,除了學校要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外,還要引導家長改變觀念,主動向破壞公平公正的活動說不。
另一方面,要依法嚴格治理。對哪些評先選優適合網絡投票、哪些不適合,給學校和培訓機構拉出明晰的清單,同時督促平臺不斷升級相關管理規則,并對各種過度拉票、刷票等行為進行嚴肅查處。這樣,才能讓校園網絡投票回歸到公平、公正、高效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