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齊魯晚報刊發《濟南部分公園內餐館價偏高問題》報道后不久,撰寫該篇報道的記者就被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移出了媒體群。對此,該局宣傳辦主任和工作人員回應稱,“監督是正常,但是我也有難處”。(11月15日齊魯晚報)
據了解,該報道曝光了濟南市多家公園內開設的餐館菜價普遍偏高問題,個別茶館收費之高更是驚人,一個小包間最高收費是兩小時1580元,僅提供一壺茶和兩份甜點。剛剛發布的《濟南市公園服務管理規范(試行)》,明令禁止任何與公園公益屬性及服務宗旨相違背的經營行為,要求“還園于民”。媒體對此做客觀報道,是職責所在,是滿足公眾知情權需要。
按常理,一項政策新規出臺后,為了更好推進落地執行,有必要通過媒體宣傳陣地,曝光“腸梗阻”問題,凝聚社會共識,形成輿論氛圍,有利于推動問題最終解決。而濟南市有關部門人員,嘴巴說媒體“監督是正常”,行動上不是先解決受曝光問題,而是第一時間“解決”報道問題的記者,將他們“移出群聊”,以示“懲戒”,令人遺憾。
值得注意的是,因撰寫輿論監督報道,記者被踢出媒體工作群的并非個案,不時見諸媒體。這些記者曝光問題,涉及行業不同,地域有別,但遭遇一致,即:被有關部門人員“移出群聊”。在有關人員看來,歡迎輿論監督只能“說說而已”,記者們若動真格撰寫批評報道,他們便“原形畢露”,一言不合就將記者打入冷宮。這不是傳說中的“葉公好龍”嗎?
回到上述問題,在濟南市公益性公園開設收費高得離譜的餐館、茶館,不僅違反正式試行的《管理規范》,而且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這些高消費經營場所,占盡優越地理位置,只服務于“小圈子”人員,漠視廣大群眾游覽、休閑、娛樂需求,遠離大眾消費水平,早就應該關門大吉,“還園于民”。
媒體曝光這些問題,是正常輿論監督,是為民“鼓與呼”。有關部門面對客觀報道,理應虛心接受監督,立行立改,不能口是心非。因此,將撰寫監督報道的記者“移出群聊”,于情于理都不合適,是權力任性的表現,屬輿情事件“次生災害”,值得有關部門深刻反思,并引以為鑒。面對輿論監督,豈能“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