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我,沒能抵擋住網游的誘惑。”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江蘇有線網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贛榆分公司原出納會計虛構“富二代”身份給主播打賞,不斷以各項支出名義套取公款。2018年1月到2019年7月,約386萬元的公款被其揮霍掉。今年2月,這位90后因犯職務侵占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貪腐行為的發生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個人貪欲,一是職務能為其提供實現貪欲的便利。在此案中,90后會計員不斷將手伸向公款,個人價值觀的蛻變當然是重要原因,可如果不是其陷于游戲不能自拔,結局或許不至于如此不堪。
會計員貪污公款打賞主播事發后,江蘇有限網絡迅速對內部管理進行整改,采取了撤銷縣區級公司財務會計機構,由設區市分公司履行相關職責,以及營業款日清月結,禁止坐收坐支等一系列措施。這種只相信制度的管理思維,是相對科學合理的。同時,還有必要在組織中加強廉政教育,引導職工培養健康的愛好,避免為不良習慣所害。
監督與反監督的較量中,貪腐者掩飾富有、隱藏財富的情況,一直都不缺。近年來,曝光公職人員豪宅、豪車、奢侈消費方式的網絡監督,更讓一些貪腐者學會了“低調做人”,悶聲享富貴。這個語境下,如何探察一些關鍵崗位人員的隱蔽式腐敗,成了反腐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而諸如用貪污賄賂款購買游戲裝備、打賞主播之類的網絡虛擬消費,則是隱蔽式腐敗的新品種。一個權力不大但“能量”不小的90后會計員,一年多時間里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將幾百萬元公款拿走,上級管理者卻一點都不曾察覺,其中的教訓太深刻了:即便某些人整天“靜悄悄”,不開高檔車,沒有過高的日常消費,也不一定能跟“廉潔”畫等號。
90后會計員為打賞女主播而貪污公款的案例,并不是孤本。2017年央視曾報道過相似的案例: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城市管理局戶外廣告管理科原科長丁鑫,不抽煙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網絡游戲。在網游界,他是個傳奇人物,曾兩次拿過某知名網絡游戲年度決賽的冠軍。在3年時間里,他在網絡游戲上花費了1500萬元,其中貪污、索賄近700萬元。還有蘇州某衛生院的一位女會計,“觸網”后常給帥氣的男主播打賞,前后挪用公款164萬元。毫不夸張地說,這些“達人”玩的不是游戲,而是優越感。
按理說,“玩”并無原罪,有錯的是“喪志”。如果他們沒有拿公款打賞、不是為了充值而向他人索要“好處費”,合理合法有度地進行個人娛樂并不是問題。問題是,有些人的價值觀迷失了,如果適逢制度漏洞和管理疏漏,情況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