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家長因在網絡上編造并散布女兒被老師體罰吐血等虛假信息,被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其雇來進行網絡炒作者也獲刑六個月。
據報道,2019年12月,劉某認為其女兒在學校受到體罰,先后在班級微信群、朋友圈及微信簽名處發布詛咒、辱罵、威脅老師的言論及圖片。今年3月,劉某通過新浪微博持續編造其女兒被老師體罰及被老師索要照顧費等虛假信息。5月,劉某發布微博稱其女兒被班主任體罰致吐血,并上傳偽造的帶血衣服、鞋子等照片。為進行炒作,提高網絡關注度,劉某以760元的價格向馬某購買增粉、點贊及轉發等服務,引發網絡及公共秩序嚴重混亂。
此案的判決,對家長維權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維權必須依法依規,捏造事實維權,非但不能維護孩子的權利,還會讓自己涉嫌違法犯罪。同時,這也提醒網友,不要輕信舉報者的一面之詞,在沒有權威部門核實信息的情況下就以訛傳訛,實則是擾亂公共秩序。
去年,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五部門共同發布《關于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明確了8種“校鬧”行為,要求建立多部門協調配合工作機制,健全學校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置機制,依法處理學校安全事故糾紛,依法打擊“校鬧”行為,為學校辦學安全托底。家長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維權,也是“校鬧”的一種,將由司法機關依法進行處理,追究當事者的刑事責任。
依法治教,才能維護健康的辦學秩序。近年來,圍繞教師體罰學生,學生校園安全事故,校園暴力欺凌的網絡爆料很多,大多能引發輿論關注。從維權角度看,當孩子被教師體罰或被同學欺凌,家長尋求合法的渠道維權卻得不到公正的處理,是可以通過網絡爆料或尋求媒體的報道,通過輿論監督來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學校啟動調查,嚴厲處理當事人。但是,維權不能歪曲事實。
就這起案件而言,家長在網絡上發布孩子被教師體罰致吐血的照片,是極具沖擊力的。如果教師確有體罰學生的行為,導致吐血的傷害后果,那不僅是違反師德,還涉嫌故意傷害罪。當時,針對家長的爆料,很多網友信以為真,要求嚴懲當事教師,并追究學校管理不善的責任。甚至還引發對師道問題的討論。當地警方隨即介入調查,發現家長的舉報并不屬實,所謂吐血的照片是編造的,而這一行為已經涉嫌犯罪,警方當即對家長做出刑拘處理。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家長和網友要意識到,在維權時,不是“誰的聲音大”,誰占據“網絡輿論制高點”,就誰有理。界定、追究責任,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沒有事實依據,想通過在網絡上制造輿論起到“打擊”某所學校、某個教師的效果,或者博眼球,都是為一己私利的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非但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反而會被法律嚴懲。據此,對于家長的單方面爆料,輿論需要保持謹慎,需要有等待真相的耐心。
此外,我國教育部門和學校在對待學生校園安全事故、教師體罰學生以及校園欺凌問題時,要避免“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采取更公開、透明的方式,依法處理。若確有其事,便依法解決問題,若尋釁滋事,便依法追責。這樣才能減少“炒作”式網絡維權,讓教育和學?;貧w寧靜。(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