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招商證券因華晨集團債券違約被核查處罰后,涉及永煤控股債券違約案的審計機構日前也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0余家中介機構被核查或處罰,其中包括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等多個類型中介機構。
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投融資活動的重要參與主體。資本市場的這些“看門人”通過勤勉、審慎、專業的核查工作,提供證券承銷、盡職調查、審計、法律、信用評級等專業服務,提升信息披露質量,防范各類證券欺詐,發揮證券市場直接融資配置資源作用,保障證券發行人和投資人合法權益。
充分、真實、及時地披露信息,是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最核心的特征之一。站在資本市場改革成敗的高度,注冊制下的中介機構權力更大、擔子更重、要求更高。
一是從核準制到注冊制,監管部門不直接參與企業上市審核工作,中介機構已由過去“協助發行人應對審批工作”轉變為“對擬上市公司是否能夠發行”的實質判斷主體之一,尤其是證券公司對企業估值評價、財務信息真假判斷的權力更大。
二是中介機構作為上市文件的第一道把關者,承擔實質性審核工作,是在用自身聲譽對發行人的證券質量作“隱形擔保”或“背書”。從科創板改革看,相當一部分券商承銷和保薦的科創板企業需跟投,所以中介機構已不再是企業上市無足輕重的“局外人”。
三是發行人在上市之前主要依靠中介機構審核,由此中介機構所承擔的風險相對增大,因而遇有涉嫌財務造假案件,再推脫是“監管失誤”“不可避免誤差”“外力不可控因素”等,恐怕難以令市場信服。
這些角色定位的轉變充分說明,中介機構能否勤勉盡責、誠實守信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注冊制改革的成敗,關系到資本市場信用生態建設,關系到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前景。一旦中介機構大面積失職瀆職,淪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幫兇”、金融機構監守自盜的“放風者”,就將成為信息披露監管的最大障礙和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掣肘。
由于中介機構權力和責任轉變如此之大,在即將推行全面注冊制改革的關鍵時間節點上,監管部門反復強調提高中介機構違法成本、夯實中介機構責任也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監管部門今后仍應繼續加大檢查和整改力度,督促廣大中介機構在執業過程中勤勉盡責,切實當好“守門人”角色,切實發揮好鑒證、把關作用,擔當起應有的責任。同時,用分類監管及時防范風險,確保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質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另一方面,規范中介機構健康發展,還應強化行業自律監管,“打鐵還需自身硬”。應營造誠信為本、勤勉盡責的行業氛圍,不斷提升職業道德水平、提高自身執業質量、加強專業勝任能力,通過實際行動維護和爭取正當合法權益,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客觀公正發表專業意見,獨立規范行使中介機構的各類職權。
總之,資本市場是資金場和信息場,要多措并舉壓實各類中介機構責任,切實發揮“看門人”作用,這既是確保各類證券信息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維護市場經濟公正、公開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保障注冊制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