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說,目前一些互聯網電商平臺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盯上了居民日常生鮮采買的消費“盤面”。不過,報道稱,一二線城市居民的生鮮采買已經非常方便,一些超市也推出了送菜上門等新服務,這與互聯網電商平臺布局的生鮮采買服務并無太多差別。而互聯網電商平臺利用補貼搶占市場份額,則效應難以持久,一旦無補貼,用戶就會流失。因此,互聯網電商平臺布局生鮮采買的社區團購看似火熱,但隱憂已在。
事實上,互聯網電商平臺布局生鮮采買的社區團購業務肯定能夠成功,這一點當不用質疑。如果說有什么疑問,那無非是哪家的市場份額大小或者哪家形成市場壟斷之勢的問題。當前中國的電商平臺,已經涵括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剩下的一點其實已經染指、但還沒有完全抓到手里的居民生鮮采買業務大包大攬,無論于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還是于電商的投送能力,其所付出的邊際成本也構不成太大負擔。
甚至,上述報道所擔憂的一些問題,如作為社區團購主力的“大媽們”對生鮮的選擇比較挑剔,因而可能引發投訴退貨多;生鮮產品保質難度大,因而損耗率偏高;運送生鮮的人力等投入不小,因而必然會抬高社區生鮮成本等,實際上也不會成為電商平臺統攬生鮮采買的社區團購業務的障礙——如果現有的電商巨頭就是想拿下這塊業務的話。
然而,問題卻正在于電商平臺的成功之外?,F有依托電商平臺形成和出現的新業態,是互聯網+既有業務的產物。新業態與傳統的產業、行業和既有業態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替代和取代關系,其中一些傳統的產業、行業和既有業態在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后,改變了原有發展的模式,在數據平臺的加持下,面貌煥然一新。不僅如此,新業態的出現,也并非是以消滅舊有業態為前提,因此產生了生產、生活和服務領域的邊界空前擴展、業務充分擴容的結果。
由此觀察電商平臺布局社區團購,意圖統攬居民生鮮采買業務的拓展方向,就不難看出這個布局的成功,是以取代現有社區或社區周邊的生鮮販賣商鋪或個體攤販為前提的。與以往電商平臺布局快遞業務,由此吸納了數以百萬計的不需要具備更高技能的勞動力相比,電商平臺統攬生鮮采買的社區團購業務在全國范圍內的成功,將消滅數以百萬計的沒有更多教育背景和更高勞動技能的生鮮販賣者的勞動崗位。
業態分布和勞動崗位的保持,還不僅僅是產業、行業和業態本身的問題。其中更有社會(第)一次分配的問題??紤]及此,電商平臺布局社區的舉措至少是在當下值得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