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小吃’獎牌怎么評?”“還評啥啊!2000元一塊,交錢拿牌子。”名小吃、名餐飲、名品牌……如今,城中一些餐飲店尤其是“網紅店”內,經??梢钥吹浇鸸忾W閃的獎牌。記者調查發現,許多獎牌可以花數千元在頒發機構購買,但這些獎牌的頒獎單位均無備案信息,其注冊地址、官方電話等信息亦存在疑問。名店獎牌熠熠生輝的背后,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
動不動冠上“中國”“中華”名號,標榜“名小吃”“老字號”的獎牌,居然可能大多是買來的。這或許會令不少食客感到意外。但這樣的現象,在餐飲界其實早就成為公開的秘密。
買獎牌行為背后的商家心理其實并不難理解。他們未必都相信在自家店內多掛幾個獎牌生意就一定更好,但既然大家都買了,不買似乎就顯得另類。于是,可能多數商家就不得不被裹挾到這種“買獎牌”的風潮里。
但是,這種風氣有害無益。一方面,此舉不但構成虛假宣傳,對消費者造成誤導,也在客觀上有不正當競爭之嫌。畢竟,還是有部分商家是靠實力拿獎牌,如此一來可能就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這種需求的存在,也催生了各式專門賣獎牌的“山寨組織”。按照規定,名稱中帶有“中國”字樣的各種社會團體,必須履行登記、備案手續。但從記者調查來看,那些常見于各式獎牌上的社團,基本上都沒有在民政部門備案,大概率不過是專門斂財的“山寨”社團。因此,這些幾乎泛濫的獎牌,未嘗不是對山寨組織的一封舉報信,也啟示相關治理還應該加大力度。
此外,都什么年代了,還存在靠買獎牌來為自家店“背書”的現象,也折射出一股濃濃的反差意味??陀^說,餐飲界發放獎牌、掛獎牌的做法,其實是特定年代的產物。因為在前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商家的評價渠道不足,行業組織的背書就顯得更為重要。但是,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家餐飲店的服務、口味到底如何,基本上都能在網上第一時間查詢到,盡管這種用戶評價也可能存在造假的可能性,但還是比單純的一塊“牌匾”更具參考價值。明確這一點,其實餐飲行業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勇氣去抵制這種買獎牌、掛獎牌的風氣。
事實上,對于習慣了查看網絡評價的年輕消費者來說,一家店的獎牌掛得越多,越可能起到反作用。因為它意味著這家店還是過于依賴于來路不明的“行業組織”、“協會”的評價,反倒可能忽視消費者的直接“打分”。這樣的商家,其實很難真正贏得市場。應該看到,即便不論那些買獎牌的店家,近些年,一些公認的真正的“老字號”品牌,也屢屢陷入“翻車”的尷尬境地。說到底,獎牌再多,資歷再老,如果不能與時俱進跟上市場的需求變化,消費者都不會“買賬”。
一句話,那些一個比一個“唬人”的獎牌可以隨便買,但消費者的口碑終究買不來。在今天,能夠拒絕這種跟風買獎牌的操作,或者說真正把消費者的評價放在第一位的店家,或更值得尊重,也才有可能走得更遠。(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