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發布會公布:《昆明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其子女的用人單位應當支持護理照料,給予獨生子女每年累計20天、非獨生子女每年累計10天的護理時間,護理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待遇。
這一消息沖上熱搜,但關注點仍然是如何避免紙上福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對贍養人、扶養人照顧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便利,并給予每年累計不少于10天的護理時間;對獨生子女照顧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每年護理時間應當累計不少于15天。”截至目前,至少有福建、廣西、寧夏等在內近20省份出臺了相關政策。此外,多地也在試水長期護理險制度,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減輕負擔。而綜觀這些地方規定,多是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的細化,比如天數的增加,要求護理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待遇。但由于缺乏強制性,這樣的政策,在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的執行難度較低,但是在民營企業執行難度較大,這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加劇了不公平,也對就業選擇帶來相應的不利影響。
相對而言,《福建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規定,違反獨生子女護理假規定的用人單位將面臨2000-20000元罰款,還會被列為工資支付行為失信單位重點監管,嚴重失信的用人單位會納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的“黑名單”,在招投標、市場準入、融資授信等方面受到約束??梢哉f,只要嚴格執行,這個辦法還是極具可操作性的。
當然,或許有人擔心,民營企業即使執行,會有抵觸情緒。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企業會通過各種內部的制度考核來制約員工,即便不扣除基本工資,也會從別的途徑來克扣。同時,不管在什么單位,如果休護理假和不休護理假沒什么區別,不存在老人必須護理的家庭,員工也可能弄虛作假而不丟失這個福利。所以說,這就更需要完善配套措施。
養老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國家責任。這就一方面要求加快養老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一方面把子女贍養父母在國家層面統一立法,把倡導性變為強制性。
國家立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養老社會化市場化更關鍵。一方面,可以參考公益活動積分銀行的辦法。青年人在閑暇時間去養老機構做公益,以此積累相應積分,每年拿累計的積分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父母護理假政府補貼,政府把相應的補貼劃到員工所在單位,員工休護理假的阻力自然就減少了,相應的漏洞也會因此得到彌補。
另一方面,各地需要繼續在社區居家養老的智慧設計上多下功夫,需要在質優價廉的養老院建設上多做文章,在醫養結合上多著筆墨,特別是發揮“物業+養老”模式的市場作用,通過完善的預防措施,降低老年人生病住院的概率,也因此減少子女的請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