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網售嬰兒床進行了質量抽檢,不合格檢出率高達46.7%。這些不合格的嬰兒床存在致兒童跌落,夾傷兒童四肢和頭部等各種安全隱患。
監管部門對嬰幼兒用品安全情況進行抽檢,是最常見的監督措施,也是保證育兒安全的重要屏障。對于生產企業來說,監管部門的強力介入與經常性抽檢,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紅線意識,促使他們重視質量、遵規守法。
然而,僅僅是抽查還遠遠不夠,要進一步提升監管檢查的治理效果和震懾防范作用。
首先,加大處罰力度。對這些被檢查出來的問題嬰兒床,絕對不能僅僅止于曝光、示眾。對于“不合格嬰兒床”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予以嚴厲處罰,絕不放任姑息。比如,在沒有整改到位之前,不允許再次進入市場,從而倒逼企業重視質量,不任由不合格產品充斥市場,誤導家長、坑害兒童。只有加大懲戒力度,才能讓市場、商家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能起到“查一警百”的作用和影響。
其次,建立黑名單制度。相關執法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把這些生產企業管起來,督促他們嚴格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通過“黑名單”制度,讓那些提供不合格產品的企業“一時失信,處處受限”,為自己的無良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從而倒逼其遵規守法,確保生產的嬰兒床達到質量標準。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如果沒有監管部門的出手檢查,生產企業不“自曝”,如何能夠辨識出問題產品呢?這就要求第三方平臺承擔一定的監督責任。
銷售不合格產品,商家固然是始作俑者,可是平臺也應盡到一定的審核和檢查義務。消費者通過平臺買東西,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對平臺的信任。因此,有必要規范平臺在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權益維護上的責任義務,明確其監督責任和相應的處罰標準,倒逼平臺主動加強對入駐商家的監督約束,捍衛安全底線。
筆者相信,只要監管發力、企業自律、平臺自覺,就一定能夠防止不合格兒童用品涌入市場,坑害兒童、切實維護廣大嬰幼兒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