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廣西梧州岑溪周先生反映,他母親今年9月在岑溪市人民醫院治療期間,家屬從該院不同科室的兩名醫生推薦的銷售人員處購買了人血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屬血液制品),事后發現該血液制品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價,且兩名醫生違反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等規定,于是向相關部門投訴。周先生稱,當事醫院、醫生分別向其道歉并提出“私了”,周先生稱自己和家人未答應。
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外面藥店賣的人血白蛋白價格比涉事醫生推薦購買的,每瓶便宜200元。簡單一算,涉事醫生起碼獲利2000元。按說,數目并不算驚人,但是,這起事件的惡劣之處不是涉案額,而是醫生怎么敢這么做。國家早就規定,嚴禁醫療機構、醫療衛生人員參與醫藥產品、食品、保健品等商品的推銷活動,嚴禁利用執業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嚴禁接受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或經銷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
三令五申之下,這兩名醫生為何敢于頂風作案?事后,當事醫院、醫生想“私了”,愿意退還購藥款項,以及涉事醫生道歉,足以說明無論醫院還是醫生都知道向患者推銷藥品是違規的,是于法不容的。既然如此,為何他們當起了“生意人”?
剖析這起事件,可發現很多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搞這種操作的恐怕不是兩個醫生,也不是一家醫院。該院ICU黃主任承認,該醫院醫生存在不規范操作,但大多都是這種模式,“并不是我們一家才這樣”。這是推卸之詞還是潛規則?如果所謂的“醫生打電話叫人送藥,并在辦公室交易”確屬常見,那么更高層級的監管部門就應該徹查,必須切掉這個毒瘤。有關部門不僅調查兩名涉事醫院究竟有多少次推銷藥品,非法獲利了多少錢,還要調查這種亂象在多大范圍內存在,比如這家醫院的其他醫生有沒有這種操作,其他醫院是否存在這種亂象?
第二個沒想到是,涉事醫院三番五次地想“擺平”此事,儼然不達目的不罷休。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在雙方40多分鐘的錄音中,醫院工作人員反復征詢周先生的意見:“醫院怎么做才能讓你滿意?”“是否可以私了”。醫院有何權利讓患者同意私了?這種私了是背離法治精神的,是置相關規定為無物的,光想著擺平而不是處理,不僅給人護犢之嫌,更讓人感到事后恐怕還有太多貓膩,有經不起陽光照射的地方。
第三個沒想到是,岑溪市衛生健康局態度曖昧。該局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稱,“醫院醫生沒有明確要求患者家屬購買、使用指定名稱、供貨商的生物制品,醫生也未參與購買行為”“該患者家屬所購買的人血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在參考價格范圍內,不存在價格偏高及亂收費行為”。四五百元的藥品,每瓶高200元還不偏高?“醫生打電話叫人送藥,并在辦公室交易”,難道還不違規?如果岑溪市衛生健康局不能依法處理,恐怕難以服眾,除了傷害患者及其家人,還挑戰了國家的有關規定。
如果說醫院幫醫生掩護,還不至于讓人絕望,那么連監管部門都不能主持正義,患者如何討個說法?畢竟,從報道看,一個基本事實是,涉事醫生承認向患者家屬推薦藥品,并讓其在醫生辦公室與送藥人進行交易。有了這個事實,無論醫院還是監管部門都不應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這樣只會遮蔽真相。
故此,應有更高層級的部門介入調查,必要時司法機關也應該出手,否則,就難以揭開蓋子,會有更多的患者受害。最關鍵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醫院,居然拿國家規定不當回事;本該恪守醫德和法律的醫生,卻變成了商人,豈不可怕?
“老百姓掙錢不容易,看病更不容易,當自己知道醫院存在違規操作后,就要求醫院按規章制度進行處理,以后大家看病更透明”,周先生如是稱。這一表達很誠懇,令人動容,他這個卑微的愿望能夠實現嗎?有關部門應給他一個交代,給社會一個交代。最關鍵的是,以此為契機開展醫療行業整頓,全力改善醫療環境,讓患者放心和踏實。(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