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的鐘先生近日向媒體反映,今年中秋節,他和妻子計劃為培育兩年的葡萄通過電商方式打開銷路,但用中國郵政EMS“極速鮮”寄出后,卻陸續收到顧客的反饋稱“葡萄爛了”“有酒味”。據報道,鐘先生稱,寄出的176箱葡萄里,被反饋腐爛變質的葡萄,配送時間均超過了3天。他通過對比單號物流信息發現,配送時間超過3天的葡萄共有144箱。
寄出176箱葡萄,多達144箱的配送時間超過3天,占比如此之高,令人愕然,所謂的“極速鮮”,極速在哪里?最長的一單花了9天17個小時,這樣的“極速鮮”不如更名為“慢速鮮”。水果生鮮不能在預期內送到顧客手里,必然腐爛變質,果農的血汗就會付諸東流,他們要賠償客戶損失,還要搭進個人聲譽和形象——這是看不見的損失,可謂代價慘痛。
“客戶跟我們說,有腐爛的葡萄。(他們)以為是故意寄爛的,以為是惡作劇。”鐘先生的這一表述,足以說明快遞變慢遞帶來的嚴重后果。據鐘先生稱,在和西昌市禮州郵政支局站點的工作人員溝通后,對方告訴他,176箱葡萄可以走空運,直接從西昌青山機場發往全國各地,“他們說派件快的話1到2天,慢的話2到3天就到了”。誰該承擔責任?答案一目了然。然而,直至今天,雙方仍在扯皮,因為當地郵政支局只愿意賠償1千元,這與鐘先生1.4萬元的經濟損失相差甚遠。
這起事件如何收場,尚需拭目以待,但不能不關注一個現實問題,快遞延誤這個“老大難”何時改觀?日前,國家郵政局發布10月用戶申訴情況的通告顯示,用戶對快遞服務申訴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快件延誤、快件丟失短少和快件損毀,分別占申訴總量的24.8%、22.9%和20.7%。其中環比增長明顯的是快件延誤問題,環比增長率達36.2%。
其實,無需通過抽象的數據,大多數人恐怕都或多或少體會過快遞延誤的煩惱??爝f延誤,如果是不可抗拒的因素,比如極端天氣,尚可理解,但反觀現實,不少時候快遞延誤純屬人為因素。如一些報道提及的,有的是員工請假了,有的是快遞員不干了。還有的則是一些國字頭企業充滿傲慢,連送快遞的員工都高高在上,缺乏對用戶應有的敬畏。對于那種人為造成的快遞變慢遞,用戶需要一個說法。
按規定,企業應當在承諾時限內完成快件(郵件)的投遞。但是,這種承諾往往比較模糊。而根據《中國國家標準(快遞服務)》規定,同城快遞服務從寄件人寄件到收件人收件時間不超過24小時,異地時限不得超過72小時,超出規定時間三倍則視為丟件,可按照丟件要求賠償。問題是,用戶往往處于維權無門的困境,即便維得了權也耗費大量精力,大有得不償失之感。
為此,監管部門應主動出擊,對那些屢屢侵犯用戶合法權益的快遞企業,應依法處理。除了依法依規處理之外,還應設置紅黑榜,一旦快遞企業屢上黑榜,達到一定的次數,就應對其“熔斷”,比如限制其接收快遞。否則,就無法讓快遞企業尊重用戶。
12月21日,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已經突破800億件大關,“又一次創造了中國快遞發展史的新紀錄”。這固然讓人欣喜,但是惟有實現快遞大國向快遞強國的跨越,才能更讓廣大用戶滿意。而提升用戶滿意度的基本前提,就應該尊重用戶,善待用戶,別讓快遞變慢遞,更別讓用戶維權難。(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