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外賣借錢給你、打車借錢給你、做頭發借錢給你、網購借錢給你、甚至追求對象也借錢給你,一段時間內,仿佛所有人都想借錢給你——起碼借貸廣告給人的感覺是這樣。“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劍指被吐槽的“土味”借貸廣告等亂象。
一些借貸平臺或金融企業宣傳推介貸款的手法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借貸廣告往往屬于情景融入式廣告或劇情式廣告,比如,“老漢借錢追求空姐”“打工者借錢給女兒過生日”“農民工借貸15萬元支付飛機開艙費”……這些漏洞百出、不符情理的借貸故事當然都是虛構的。
按照法律規定和監管要求,在廣告領域,不能隨便講故事,更不能編造假故事?!稄V告法》第三條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第四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第二十八條將“虛構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效果”列為虛假廣告情形。
靠假故事當噱頭的“表演式借貸廣告”符合虛假廣告的特征,欺騙、誤導了消費者,同時,借貸廣告誘導人們負債消費、過度消費也涉嫌違背社會良好風尚。
近年來,監管部門已加強了對互聯網金融廣告的整治。2016年,原工商總局等十七部門印發《開展互聯網金融廣告及以投資理財名義從事金融活動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互聯網金融廣告應當依法合規、真實可信,不得含有“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對金融產品或服務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承擔風險責任”“夸大或者片面宣傳金融服務或者金融產品,在未提供客觀證據的情況下,對過往業績作虛假或夸大表述”等九項內容。
2017年,原工商總局等十部門又印發《嚴肅查處虛假違法廣告維護良好廣告市場秩序工作方案》,要求依法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廣告的監測監管,就廣告中涉及的金融機構、金融活動及有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真實性、合法性等問題,通報金融管理部門進行甄別處理。
2019年,央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明確對金融營銷宣傳行為提出“不得以欺詐或引人誤解的方式對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進行營銷宣傳”“不得損害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不得利用互聯網進行不當金融營銷宣傳活動”等八個“不得”。
市場監管、銀保監會等部門應該針對形形色色的“表演式借貸廣告”所呈現的問題嚴格落實治理要求,該約談約談,該查處查處,該曝光曝光,該警示警示,并輔以失信懲戒措施,倒逼相關企業、平臺增強自律意識、誠信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營銷行為,引導消費者理性借貸、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