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去年國慶節,“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但春節期間流動,“不行”。因為現在正處于寒冷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張伯禮稱現在到2月底防疫非常關鍵,挺過去,迎來春暖花開,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種,疫情防控形勢基本就會大好轉,乃至迎來決定性勝利。
最近這幾天,疫情防控收緊的消息不斷:有的地方倡導“就地過年”;有的地方呼吁“視頻過年”;有的地方給外地職工發放“過年不回家獎勵”。也因此,有人在網絡上質疑:為啥春節不能像國慶一樣流動?
我們從幾位專家的解答中,已經找到了答案??傮w而言是這樣的:春節風險比國慶大。國慶天氣沒這么冷,病毒在環境中存活時間沒這么長,那時大家都在室外玩;春節出行活動主要集中在室內,增加了風險。國慶時中國基本沒有本土病例,現在多地出現本土病例,對春運風險敲響了警鐘。
“春節為什么不能像國慶一樣流動”?既然我們知道了為什么,那就應該理解這解答背后的建議與要求,并以切實行動給出回應。春節不像國慶一樣流動,應該是一張出給公眾的考卷,在這張考卷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得滿分。“回家過年”是所有人的訴求。但是,“不回家過年”或者是“減少流動”對于疫情防控來說是十分關鍵的。此時我們的“減少流動”是為了將來疫情過去后更好的聚首。只要親情在,只要濃情在,只要關愛在,哪里都是家,即便隔著“千山萬水”也阻擋不住家人之間的情。“減少流動”恰恰體現的是對自己的愛,對親人的愛,對社會的愛,對國家的愛,對人類的愛。
眼下,全民接種新冠疫苗已然開始,國家也承諾“免費接種”,這政策所傳遞的善意、責任、擔當溫暖了我們每個人。但也須知,抗疫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全民抗體”的形成需有良好環境的配合,經濟的發展、盡早恢復正常生活的目標實現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配合。對于普通人來說,此時只需要聽懂專家的呼吁,看懂國家防疫的手勢,以“保護好自己”“等一等”“忍一忍”就可回應這些善意與苦心,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