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專屬”玩具越來越走俏。據報道,近日,北京通州的一家老年玩具店開業,頗受關注,此前,上海虹口一家玩具收藏俱樂部也出現爆火狀態。有關專家指出,老人居家時間普遍過長,如果缺乏家人陪伴,就會對玩具產生需求。
誠如報道所稱,通過“老年玩具”這個不被關注的小物件,看到的是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話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對于那些具有市場敏銳力的廠家和商家來說,他們一定不會錯過這個商機,而是大力開發生產老年玩具,以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然而,與花樣翻新的兒童玩具相比,老年玩具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所不及。特別在標準制定上,老年玩具更是無法跟兒童玩具相提并論,比如,早在十幾年前,《兒童玩具國家強制性標準》就已施行,該標準除對玩具安全性有了更嚴格要求外,還規定玩具必須按照兒童年齡進行等級劃分,并要貼上年齡警告標識等。換言之,與兒童玩具相關的國標越來越多,可以有效保障兒童安全。
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十四五”期間將突破3億人。老有所樂、老當益樂是老人的合法需求,也是現代社會的一項文明內涵。既然老年人有專屬玩具方面的需求,那么全社會都應關注這個話題,努力解決他們的合理要求。
依照有關廠家的生產能力,設計和推出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玩具并不是問題。問題在哪里?當前,應防止出現兩個滯后。一個是標準滯后。隨著廠家鉚足勁頭生產老年玩具,老年玩具勢必越來越多,但相關標準是否出臺了?有關部門有沒有進行調研?廠家在開發老年玩具之前有沒有協同有關部門進行相應的標準設定?如果標準滯后,老年玩具難免泥沙俱下,有可能傷害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另一個是監管滯后。一般來說,監管很容易滯后,往往只有老年玩具出現了問題,監管部門才會介入。但是,就當下老年玩具的現狀而言,有關部門完全可以提前介入,比如排查老年玩具市場,抽查有關廠家生產的老年玩具。依法介入,公正調查,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問題玩具進入市場,有力有效減少問題玩具可能給老年人造成的傷害。
據報道,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件合格的老年玩具,首先要健康無污染,對人體無傷害。同時,要有趣,并且難易適中。設計得太簡單,老人會覺得無趣,起不到鍛煉大腦的作用;太難了,學起來又費勁,讓老人產生挫敗感,不利于心理健康。”這一分析較為合理,對此,職能部門還應在恪守市場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對廠家提供必要的支持。
市場的交給市場。但是為了更好地健全老年玩具市場,特別是引導老年玩具契合老人所需,有關部門不妨在政策制定上有所傾斜,乃至在稅費減免上有所作為,讓老年玩具市場更健全更有前景,以便更好地適應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友好型社會,應有精神文化的‘適老化’供應”,老年人有權享受到有品質的精神生活。開發出適合老年人的玩具只是一個層面,全社會都有責任集思廣益,出更多實招、高招,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美好。(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