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一段“導游怒懟參觀汶川地震遺址嬉笑游客”的視頻在網上熱傳,面對多次嬉笑的游客,該女導游怒懟:“請文明祭奠,如果再笑請出去!”25日,視頻中的女導游何小艷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她是映秀地震遺址的一名講解員。2008年地震中,自己有家人就在當時講解的映秀中學遇難。
如今旅游已成為很多國人的生活方式,旅游市場也有多類型旅游產品呈現,既有游樂型景區景點,也有災難型景區景點等。前者一般不禁止游客嬉笑,后者則需要游客保持嚴肅,這是對災難中遇難者的基本尊重,是個基本的旅游常識,但有的游客卻偏偏不懂該常識、違背該常識。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余人受傷……受災總人口達4625.6萬人。全國“防災減災日”為此定在每年5月12日。按說,每個國人都應真正了解這場災難帶來的不幸,每個游客走進地震遺址都應該用文明方式祭奠死者,敬畏生命、珍惜幸福。
但在某些游客的眼里,認為旅游都是娛樂,都可以嘻嘻哈哈;即便身處地震遺址,也認為災難與自己無關,所以以嬉笑等態度游覽參觀。但這種嬉笑的態度,一則,破壞了地震遺址的氛圍和秩序;二則,給災區遇難者的親人造成心理不適;三則,嬉笑游客自身也未從旅游中真正受益。
對于嬉笑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視頻中的講解員進行怒懟很及時很必要。這種怒懟,不完全是因為嬉笑游客的行為刺激了有親人在地震中遇難的講解員,而是講解員在履行職責,在維護景區應有的氛圍和秩序。如果不怒懟這種不文明行為,不僅會影響景區形象,也會產生不良示范。
我們還要意識到,要想糾正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不能只靠導游或講解員怒懟,而是要形成“人人怒懟”或者“人人喊打”的局面,即凡是每個進入景區的人都應該對不文明行為說“不”,因為景區是公共場所,應當人人維護。
除了提醒、怒懟之外,對不文明游客該實施懲戒的還應該實施懲戒。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已制定并實施《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全國每年都有人被納入該“黑名單”。一些地方也出臺了相關制度。
要想提高游客素質,不僅需要景區工作人員、游客進行必要的怒懟,制度進行必要懲罰,還應該對景區進行分類管理,并對不同素質的游客采取不同管理和教育方式,通過精準教育或許能收到更好效果。
比如說像地震遺址這樣的景區,在游客進入景區之前,不妨先進行簡單的常識測試,根據游客素質高低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教育內容則要明顯區別于游樂型景區,要與地震遺址的氛圍與定位相適應。如此一來,就能避免某些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出現嬉笑、打鬧等不文明的行為。(豐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