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訪友、聚會娛樂、游山玩水……歡樂的時光總是美好而又短暫的,春節長假臨近尾聲,人們即將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節后的我們該如何調節自己的身心狀態?如何避免“節后綜合征”?(2月17日《青島早報》)
國慶、春節等長假結束,很多人容易患上“節后綜合征”,諸如焦慮、憂郁、失眠、工作效率低下、精力難以集中、萎靡不振、無精打采等種種不適。按照專家的說法,“節后綜合征”是較長假期過后,人們的工作狀態斷檔,節奏被打亂,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或者即使知道做什么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沉浸在假期美好回憶或者放松狀態。
盡管大多數人的“節后綜合征”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緩解、消失,但既然已經收假,就要求我們必須從“過節狀態”迅速切換到“工作狀態”。如果因“節后綜合征”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比如服務態度不好、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工作失誤,就會損害群眾利益,影響單位形象,且與作風紀律要求格格不入,近年來有關人員被曝光的案例也不少。
可見,對于“節后綜合征”,我們不可聽之任之,必須及時予以摒除。在這方面,許多專家從心理和生理上開出了“處方”,比如提前走出舒適圈、盡快調整生物鐘、適度恢復運動量等。同時,我們更應該從精神層面上進行調節。常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實際上就是提醒我們,要抓緊時間加油干,以飽滿的精神迅速投入和開啟節后的工作。
李大釗同志有句名言:“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舊迎新,因為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在時時創造新生活。”這意味新的一年,又站在新起點,我們應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面對新起點、創造新生活。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人的精神狀態也應隨之煥然一新。站在新起點上,就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展開新的學習和工作。
過去一年,“鼠”實不易,我們“每個人都了不起”;新的一年,是接續奮斗的“牛年”。
不負春光爭朝夕,拼搏奮進開新局。春節長假已經“清零”,我們開啟節后工作,就當按下“奮進鍵”。我們要學習牛的品格、發揚牛的精神,像牛一樣耕耘、像牛一樣奮發,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保持勤勞奉獻的“牛勁”,使出創新發展的“牛力”,豪情滿懷地干好每項工作,新的一年定能“牛氣沖天”,也定能共同“犇”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