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家里的貓自己把門打開,另一只貍花貓就傻了吧唧地溜出去了,我們貼了尋貓啟事沒消息,就聯系了職業尋貓團隊,找到貓基本只花了2小時不到……”2月22日,一位知名數碼博主在微博講述了自己和室友的一場“特殊的尋貓體驗”,“職業找寵人”這一新興職業也躍入更多人眼簾。(2月25日《成都商報》)
每一種新興職業的出現,都是市場需求發酵的結果。如今飼養貓、狗等寵物的人越來越多,有將其視為伴侶的,也有視為精神寄托的。而寵物一旦跑丟了,許多養寵人心急如焚,除了自己親自四處尋找外,還會在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體及小區周邊發布啟事,請求鄰居們幫助尋找,甚至不惜“重金懸賞”,于是催生了“職業找寵人”的出現。
以找貓為例,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據一位“職業找寵人”介紹,找貓需要一定的天賦和靈性。既要善于從貓留下的“蛛絲馬跡”中尋求線索,又要熟悉掌握其性格特點,并用一定技巧將其“捕獲”。比如,找到貓之后,要有耐心,不要追貓。同樣是找貓,很多人可能正是缺乏這種“天賦和靈性”,真正找到的并不多。都說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做,如果自己難以找到自己的愛寵,那么花錢請“職業找寵人”,就是最好的辦法。
近幾年,一些新興職業層出不窮,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這些新職業的出現,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社會發展促使職業分工越來越細,既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也讓民眾享受到更加貼心的服務。比如,新聞中這位“職業找寵人”,曾為人氣明星找過貓,平均一個月能找到十幾只貓狗,最多一天找到過5只貓,月薪上萬。他用自己的智慧、技能和辛勤勞動,服務和撫慰了眾多的養寵人,也感受到了這一職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當然,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初期,難免會有混沌無序甚至野蠻生長的過程。比如對于“職業找寵人”這一新興職業,有人只看到它“玩著玩著就把錢掙了”,卻沒有看到其背后的艱辛付出和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有的團隊為了“暴利”,收取不合理的高費用,或以自己的高端設備為亮點來吸引顧客,卻在實際工作中“不認真找,只是玩”。
針對這些亂象,一方面需要通過行業“自凈”,優勝劣汰,讓濫竽充數者無路可走;另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積極引導行業有序發展,從完善相應法規的角度,對其準入標準、業務技能及爭議處理等加以規范。包容但不放任,該怎樣扶持其健康生長、怎樣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如“職業找寵人”常被人當成小偷等,相關部門也應提上議事日程。
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體現也日趨多元,我們樂見出現更多有前景的新興職業。但任何職業都不會“躺贏”,尤其是追隨者和復制者紛至沓來之際,只有具備過硬的專業、鮮明的特色、良好的口碑,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