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著力解決納稅人繳費人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的任務清單2月24日發布。清單公布的100條具體措施中,推廣“首違不罰”清單制度成了納稅人繳費人關注的焦點。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饒立新表示,國家稅務總局擬于今年3月底前,發布包括稅務登記、資料報送、納稅申報、發票開具等在內的第一批全國統一的“首違不罰”涉稅事項清單。(2月25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推行行政柔性執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成為各級政府共識。越來越多的部門認識到,行政執法的價值絕非“為罰而罰”,而是要達到預防違法的實際效果。開展“柔性執法”,對輕微違法者進行說服教育、進行勸誡,同樣也能起到防止和減少嚴重違法行為,降低社會危害性的作用。在這一背景下,“首違不罰”應運而生。
簡單地說,首違不罰就是對行政相對人首次發生的情節輕微、能夠及時糾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依法免予處罰。這一方面能夠體現行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增進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同時也是考慮到一些企業和個人對相關法律不夠熟悉,容易產生非主觀故意違法行為,從而以教育替代處罰,給予其主動糾錯、下不為例的機會。
“首違不罰”并非新概念,此前一些地方和部門已經紛紛進行試點和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去年,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其中就包括“多領域實施包容免罰清單模式”。按照分工,由司法部負責,對市場主體符合首次違法、非主觀故意并及時糾正、違法行為輕微、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政違法行為,制定并發布多個領域的包容免罰清單,明確免除罰款的行政處罰。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將于今年7月15日起施行,“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成為新增條款,為全面實施“首違不罰”提供了法律支撐。
不過,作為一項自下而上、由點到面的執法改革,“首違不罰”全面推廣也存在現實問題。目前,由于缺乏統一規定,具體哪些行為可以適用“首違不罰”,都是各地根據自行出臺的標準執行,往往口徑不一。以稅務領域為例,《北京市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變更稅務登記的等21項稅收違法行為適用“首違不罰”。而在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執行的《長江三角洲區域稅務輕微違法行為“首違不罰”清單》中,適用“首違不罰”的違法行為則變成了18種。地方各唱各的調,難免造成執法“溫差”,相同情形的首次輕微違法行為,有可能在甲地可以免罰,到了乙地卻照罰不誤。這顯然有悖于人性化執法的初衷,容易消弭執法的嚴肅性,引發公眾質疑,讓人莫衷一是。
此次國家稅務總局擬推行全國統一的“首違不罰”清單制度,對于規范稅務行政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行為的公平性、公正度,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在為其點贊的同時,也期待有關方面牽頭對分管領域政策法規進行梳理,盡快拿出更多的統一清單,讓各個領域的“首違不罰”都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保障公平公正。在此基礎上,根據實踐情況適時對清單進行動態調整,不斷尋找處罰與教育的最佳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