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將結束。在孩子們又將背著書包走進校門,開始新學期學習生活時,許多家長及學生又要準備添購些文具、書包等學習及生活用品。一位教師朋友告訴我:現實中有些孩子購買學習及生活用品“標準很高”,譬如中小學生原本要統一穿校服,但鞋子沒有要求,有孩子就請求父母花費數百元、上千元為其購買“進口”“名牌”鞋;買文具也指明要“進口”的、“高檔”的,致使開學季花銷很大。(2月26日《河南日報》)
眼下,隨著一年一度寒假的結束,又到新學期“開學季”。每到開學之際,“開學經濟”便隨之而來。無論是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還是就讀大學的大學生,每逢開學,就要對自己的“裝備”進行“更換”“更新”。由于這些裝備價格不菲,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因而每到開學季,一些家長就大呼“吃不消”,直嚷“開不起學”。
遙想自己讀書的那個年代,一只小小的書包少則要用上三五年,多則要用上七八年,一個文具盒也是自己用了,傳給弟妹們用,至于鉛筆、橡皮、圓規、三角尺之類的文具,都是不用完、不用壞,絕對不會購買新的??梢哉f,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對學習裝備是非常珍惜的,正是因為懂得珍惜,才使我們從小養成了節儉的良好習慣??梢哉f,這是用任何金錢也買不來的一筆財富。
再反觀我們現在的孩子,讀個幼兒園,光光書包就要買四五個,且都是高檔書包。一些準大學生在入學之前,就開始大批采購大學裝備,手機、電腦、手表等一應俱全,算算錢至少也得一二萬。對于家庭經濟好的倒是無所謂,但對于那些家庭經濟較差的而言,連學費都難以湊齊,還要裝備這些行頭,豈不夠嗆?
其實,開學了,適當添置一些學習用品,并非不可以。關鍵是要讓“開學經濟”成為“經濟開學”,而不要使“開學消費”變成了“開學浪費”。書包還是新的,可以用的,就不必再重新購置;手機還是好用的,就不必換新的;電腦還是好用的,就沒必要更換,等等。作為一名學生,要知道,自己還是一名消費者,要學會設身處地地替父母著想,花錢容易,賺錢不易,要學會不亂花錢,要學會節儉。
因此,筆者以為,作為父母,包括學校老師,應把引導孩子“經濟開學”當成一堂“成長課”,切實加強對孩子“金錢觀”和“消費觀”的教育,把孩子的“金錢觀”和“消費觀”融入到平時的教育之中,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