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中簽率高達85%”“能買到即賺”“投資10天收益62萬”……在一個以“中國股民培訓中心”為名的直播間里,跟隨著“知名證券投資人”的介紹,一幅“一夜暴富”的畫面展開,股民聽眾紛紛按照講師的指示在指定APP上申購、轉賬。然而,這只是騙子“請君入甕”的伎倆,目前多地警方已對此立案調查。
這是一個驚天的騙局,僅在一個維權群中,受害者自稱被騙金額從幾萬到300余萬不等,總金額已超過了5000萬元。這也是一個驚人的馬腳——普通賬戶的中簽概率只有0.01%到0.05%,但在騙子的描述中,只要下載他們提供的“信達機構APP”并進行相關操作,中簽概率最高可達85.3%。如此一夜暴富的神話,僅憑一個APP就能實現,豈不是天方夜譚?
作為股民,想必對新股中簽的收益和概率了然于胸,但在畸高的收益前面,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和清醒。此次事件給人留下一個警示:當看到天上餡餅的時候,更應該留意地下陷阱,因為看似唾手可得的巨大收益,往往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巨大威脅。
當然,利益誘惑只是第一步,為了誘騙受害者參與其中,騙子精心編織了一個龐雜的騙局:先假冒中國證券業協會之名,舉辦所謂的“中國首屆股民培訓中心成立新聞發布會”,然后趁機造勢,吸引股民加入學習群;博取信任后,指導股民在指定APP上“申購股票”,并要求股民將投資金錢轉入私人銀行賬號;股民發現貓膩后,告訴股民賬號“被封禁”,順勢要求股民繳納“保證金”……
騙子步步緊逼,受害者愈陷愈深,直至最終被騙子徹底拉黑。綜觀整個騙局,騙子的“話術”雖然頗具蠱惑性,但其中的諸多漏洞仍顯而易見:除了不可思議的中簽率之外,投資轉入私人賬戶、掏錢“解禁”等,都明顯有悖于股市基本常識。受害者對此深信不疑,一方面是因為疏于防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騙子拋出了極具說服力的“殺手锏”——假冒中國證券業協會之名,為子虛烏有的“信達機構APP”打掩護。
在整個騙局中,“信達機構APP”既是騙子蠱惑人心的“金字招牌”,也是他們上下其手的“提款機”。由此看來,這個騙局實際上肇始于“山寨APP”。近年來,“山寨APP”堪稱網絡社會一大公害,雖然多次遭受口誅筆伐,卻始終未能絕跡。與以往事件不同,此次騙局中的“山寨APP”并非用戶從應用市場下載安裝,而是通過騙子發送的鏈接完成下載。驚天的騙局,再次說明了一個維護網絡安全的基本道理:不要輕易下載安裝來歷不明的APP。
隨著多地警方介入調查,相信案件很快將會水落石出。在嚴懲騙子的同時,炮制山寨“信達機構APP”的人也不應該被輕易放過,因為他們才是騙子上下其手的“技術支撐”。“山寨APP”屢見不鮮,其目的顯然不只是魚目混珠忽悠用戶這么簡單,以“山寨”形式招搖過市,本身就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釋放著顯而易見的危險。那些為騙子做嫁衣的技術開發者,不僅應接受道義的譴責,還應該接受法律的審判——在開發一款APP的產品的時候,他們到底有沒有核實過相關的資質,履行了相應的程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1月初,有關“信達機構APP”騙局的投訴,就開始在網絡上出現。為此,被假冒名義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曾發布聲明表示:如您已遭受損失,請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我公司會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工作。問題是,相比起騙子鋪天蓋地的營銷宣傳,這份聲明的覆蓋范圍和影響力實在有限,以至于雖然騙局早就露出馬腳,但仍有受害者持續進入其中。相比之下,同樣被假冒名義的中國證券業協會,態度顯然更加積極:其不僅在官網發布了置頂公告,而且已經向相關部門舉報。
騙子無孔不入,騙局花樣翻新,對于普通人來說,維護網絡安全首先就要樹立安全意識,而第一步,莫過于拋棄“一夜暴富”的幻想,不要輕易被謊言沖昏頭腦。對于司法機關來說,懲治網絡詐騙既要嚴打招搖過市的騙子,同時也應該順藤摸瓜清理整個罪惡鏈條。對于“躺槍”的相關企業與機構來說,不應僅止于發布聲明,更應該積極采取維權行動。只有盡快戳穿騙局,才能盡量減少社會危害,維護自身的形象與利益。(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