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杭州部分中學探索試行“五好學生”評比。與“德智體”的“三好”相比,“五好學生”多了“美勞”,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在“五好學生”這根指揮棒下,熱心腸、會勞動、高情操等,將成為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因素。(3月18日《浙江日報》)
讀了這則新聞報道,筆者不禁想起自己當年在一所初中任教時學校評選“多好生”的事例。每到學期結束之前,學校就在各班級中開展“多好生”的評選活動,每個班級評選出三好學生10名,優秀班干部、優秀科代表、優秀寢室長、優秀團員、優秀少先隊員等各2名,還評選出學習標兵、生活標兵、衛生標兵、道德標兵、文藝標兵、體育標兵等各2名,班級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學獲了獎。那個時候,筆者就覺得,學校開展“多好生”評比就比傳統的“三好生”評比更有激勵作用。因而,這一好做法紛紛被當地其它學校效仿和推廣。
眾所周知,在學校里,“三好生”評比已沿襲多年,不但評比的要求和條件僅限于“德智體”三個方面,而且名額也十分有限,一個班級往往只有三五個學生能夠獲此“殊榮”,而絕大多數學生只能充當“看客”。很多學生對照“德智體”三方面,就早知道自己與“三好生”無緣,因而,有的只顧學習,有的只顧體育,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干脆“全不顧”。
其實,只局限于“德智體”三方面而評選出來的“三好生”,至少有兩大弊端。其一,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學生由于年齡、性格、發育等因素,他們之間確實存在一些諸如成績、表現、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但倘若以此來衡量一個學生是否“三好生”,這多少有失偏頗。其二,不利于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試想,一個班級四五十人,而能評上“三好學生”的僅僅就是那么三五個人,這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要想爭取那少的可憐的名額,豈不比登天還難嗎?這無疑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其實,沒有哪個學生不想獲獎??稍诂F實生活中,我們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往往習慣于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符合“三好學生”的唯一標尺,加之獲獎面又極少,從而使“獲獎”成了極少數學生的“專利”。難道沒有“獲獎”就是孩子沒有優點了嗎?事實證明,絕非如此,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眾多的優點和閃光點。有的是學習上的尖子,有的是勞動方面的標兵,有的樂于助人,思想表現很好,有的講信用,有誠信,有的文藝才能突出,等等??梢哉f,孩子間是各有所長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
此次,杭州部分中學探索試行“五好學生”評比,將原先局限于“德智體”三方面的“三好生”評比改為“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五好生”評比,這無疑是一種“教育進步”,既是“教育觀念”的進步,也是“以生為本,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進步。
但愿我們各地各學校在學生中評選各類先進時,不妨少評“三好生”,多評“五好生”“多好生”,努力挖掘每個享受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和肯定,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激勵自己不斷取得更大的進步。如此,不僅是學生之幸,亦是教育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