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電腦稀缺的年代,很多年輕人在網吧里感受著互聯網帶來的快樂??扇缃?,網吧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在。統計數據顯示:網吧一年倒閉超過1.2萬家,曾經風靡全國的網吧為何現在不火了?網吧未來出路何在?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3月23日《工人日報》)
“等租約到期,就不干了。”51歲的老金在山東濟南經營一家網吧已有16年,今年或許是他開網吧的最后一年。“生意最好的時候,這條600多米的街上有6家網吧,到了晚上和節假日,家家爆滿。”與網吧曾經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慘淡。“現在這里只剩我一家了。”回憶起2007年的高光時刻,老金感慨萬千。
網吧倒閉,就像是“病來如山倒”,一下子就冷冷清清了,一下子就轟然倒塌了。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網吧相關企業吊銷數量為3638家,注銷數量為9250家,倒閉的共有12888家。截至2021年2月,全國存續在業的總量為124818家。
對于網吧倒閉現象,網絡上不乏有人“苦苦留戀”:太可惜了,它是一代人美好的記憶,它是一種文化的符號。還有人建議,應該扶持網吧的發展,讓網吧繼續服務社會,網吧需要“浴火重生”,不能讓網吧紛紛倒閉。
網吧倒閉,不過是再自然不過的“生老病死”了。就像昔日紅火的“街頭郵筒”“公共電話”等等設施,不也是十分冷清了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服務,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美好。任何設施,任何服務都是一樣的,在完成了“歷史使命”之后,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成為“過去時”。
網吧起初降生的幾年,確實是“服務了社會”的。那個時候電腦是稀有品,有了網吧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人們可以到網吧傳送信息,發送電子郵件,借助現代科技做生意,談業務,學文化,看新聞。而此后,網吧就變成了另外一番景象:成了未成年人玩游戲的場所。而且出現了“玩物喪志”現象,有的人一玩就是幾天幾夜,成為“問題的集聚地”,成為“社會治安的隱患地”。
無論是從社會管理角度,還是從文化前行角度,“網吧倒閉”都是好現象。對于一年倒閉超1.2萬家網吧,實在沒有必要“苦苦留戀”。該走的終究要走。既然,網吧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那就不妨讓其說聲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