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學習教育等39類常見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近些年,大量app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現象。在給手機安裝某些APP時,人們會被詢問是否允許索取定位、發送通知、訪問設備照片、撥打電話等權限,用戶只好被迫選擇“允許”或“接受”,由此一些與使用APP無關的信息也被APP平臺收集了。再打開手機時,用戶就會發現被推送了不需要的內容,更存在個人隱私被泄露的危險。
而《通知》的出臺,回應了公眾的訴求,解答了其疑問。舉個例子,假如用戶通過網絡消費,App只能獲取用戶的姓名、電話等必要信息,但不可獲取用戶的性別、照片、職業等非必要信息。這顯然是一個明確信號,過去那種對個人信息過度收集的做法,即“想要就要、想拿就拿”甚至“想要多少或拿多少都可以”的狀況將不再。
事實上,本次《通知》出臺之前的數年間,一系列針對過度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政令曾出臺過,如2019年四部門就曾聯合印發《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該辦法側重于用App在調取個人信息時需要明確告知、經用戶同意等,而《通知》的規定更為“硬核”,旨在堵死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通道。
毫無疑問,《通知》使個人信息的保護變得更為規范。APP過度采集個人信息令人擔憂,用戶經常接到過的推銷電話或騷擾短信,可謂觸目驚心。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背后往往有著不可告人的利益因素。而《規定》的出臺,給出了細致的界定,也給了廣大用戶維權的依據,像是給過度收集信息裝上了“緊箍咒”。
當然,目前的App市場和使用十分復雜,若想完全堵住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并非有了一個《通知》就萬事大吉,很多App功能多樣、橫跨多個種類,執行環節中還需要更注重細節,謹防“擦邊球”現象。但無論如何,《通知》旨在讓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此路不通”,維護了用戶利益,也讓使用App更規范,更好地服務于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