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湖北武漢的吳先生在采耳后患上“腳氣病”一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關注。據醫生介紹,現有一些足浴等養生場所里,足療技師和采耳技師是同一人。這意味著,剛剛做完足療的技師,可能會再拿起采耳工具進行采耳項目,過程中就很容易使手部感染到的腳部真菌,通過采耳傳染到顧客耳朵里。(據新京報3月23日)
采耳結果患上了“腳氣病”,如此結果讓我們很容易想起“頭痛醫腳”的笑話,然而這并非天方夜譚,而是現實存在。在醫學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治療耳朵里的真菌感染只需要對癥下藥即可。然而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下一個耳朵患上“腳氣病”的患者出現。
采耳是這兩年比較流行的養生項目,除了傳統的足浴場所,還有大大小小的專業采耳館遍布街頭。但是市場的火熱,并不意味著采耳的安全。實際上,不管是足浴,還是采耳,都可能存在著真菌、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所以說采耳雖然一時舒服,可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采耳患上“腳氣病”,是典型的交叉感染。一個技師,既做足療,又做采耳,難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消毒環節有等于無,衛生狀況差可以說是養生場所的通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對于養生場所的衛生狀況究竟該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對這些采耳技師需要什么樣的操作規范,實際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客觀而言,采耳并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中醫養生行為??蛇€是有不少養生場所將采耳、足療等夸大宣傳為養生項目。另外,技師也不同于醫師。因為醫師有更嚴格的執業資質要求,而技師則門檻很低。正因如此,不少養生場所雖然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可依然私自從事針灸、拔罐、中醫推拿等帶有治療作用的項目。從這個意義上講,正是這些養生場所不規范的運營為采耳患上“腳氣病”埋下了禍根。
如何避免出現采耳患上“腳氣病”這樣的怪事?關鍵是要給養生場所進行徹底消毒,加強衛生監管,規范其操作規程?,F實而言,對于養生場所的監管存在著主體不夠明確的現象。按照現有規定,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養生保健館,不能納入衛生監督日常監管范圍。這也就是說即使出現了采耳患上“腳氣病”這樣侵害顧客權益的行為,衛生監督部門也不能拿養生場所開刀。很顯然,這并不符合公眾的期待。
實際上,對于中醫養生保健,并非沒有規定可循。比如《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規定,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操作類服務的,應當配備滿足服務項目所需要的消毒設備設施,或者委托有資質的消毒供應機構提供相關服務。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用品用具參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等規定執行。很顯然,只要將采耳、足療等相關養生項目納入規范,就可以解決采耳患上“腳氣病”的尷尬。而這需要衛生部門、工商部門、質量監督部門等部門在監管中要實現無縫鏈接,不能九龍治水,各管一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