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8個月,被老公打了,婆婆還讓洗衣服”……觀眾還沉浸在主播營造的悲慘氛圍中,畫風卻突然一轉,主播又吆喝著“全程小黃車下單,48小時內發貨”,在視頻里賣起了化妝品。短視頻的暗流里正販賣著一場“情緒”生意。當觀眾的善良與惻隱之心撞上賣家刻意編織的劇本,“賣慘帶貨”無疑在挑戰商業倫理的底線。(據3月30日《北京晚報》)
短視頻帶貨已成為當下見流行的營銷方式,但通過“賣慘帶貨”坑害消費者顯然不厚道。如,“小孩賣蘋果”的故事卻在很多人的鏡頭下上演。“賣蘋果的小女孩感動了所有人”、“大冷天孩子在賣蘋果,好可憐”……一樣的故事,一樣的畫外音,只是換了上傳賬號與出鏡兒童。也就不難想象,這些“慘”均是演出來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套路人們的錢財。
誠如上述,類似的賣慘套路并不稀缺。比如,老大爺農產品自產自銷,其實有專業團隊運作;連麥解決家庭瑣事,暗戳戳盯上中老年女性等等,在網絡上并不乏見。更有甚者,以“家暴”、“棄養老人”、“走失兒童”等社會嚴肅話題為噱頭,博取觀眾的同情和注意,并借機兜售商品。這些,不僅傷害了消費者公眾的感情,更戕害著社會誠信。
對于短視頻“賣慘帶貨”套路不能放任。正如媒體對此評論,監管部門應行動起來讓同情心不被惡意透。誠如其言。充滿套路的“賣慘帶貨”涉嫌虛假宣傳,更是對消費者的欺詐。如此,既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強化監管執法力度,又需要網信辦等監管部門參與進來,才能讓社會的同情心不被惡意透支,并促進網絡生態環境的凈化。
短視頻平臺當履行好主體責任。事實上,上述提到的“賣慘帶貨”套路屢見報道,而短視頻平臺不能置身事外。去年11月快手發布公告表示將嚴打演戲炒作直播賣貨,違規者將面臨扣除電商分數、封禁賬號或小黃車、繳納違約金等處罰,抖音也表示要重點打擊演戲炒作賣貨、賣慘營銷等擾亂平臺秩序的行為。但更重要的是,相關平臺真正說到做到。
主播們也應強化自律。無論是有著商家的背后支持,還是主播自己創作,均須恪守法律行事。據悉,很多主播的演戲劇本情節上十分雷同,其背后主要是有著套路劇本銷售。對此,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大規制力度,謹防其淪為不法經營行為的“幫兇”。對于主播,應該遠離這樣的不靠譜劇本,即便搞營銷宣傳也須依法誠信而行。
據統計,2020年直播帶貨規模將近1萬億元,用戶規模已近4億。應該說,唯有更規范、更正經,祛除“賣慘帶貨”這樣的不實套路,直播帶貨才能夠真正惠利各方。當然,消費者也應睜大眼睛,面對悲慘劇情有必要加以核實,對兜售不合格產品的不妨對其舉報處置,當自身權益被侵害時,也應積極維權及時止損,以倒逼市場更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