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不少家長心中都有這樣的“座位理論”——“前排中間座位是學霸專屬”“是學渣還是其他學生,從座位就能清晰分辨”“在班級的座位決定了以后在社會的位置”……每逢新學期開學,不少班主任都為重新排座位而煩惱。(3月29日新華網)
在許多家長的印象中,教室座位都遵循前排坐“學霸”,后排坐“學渣”的規律,為了讓孩子坐在“學霸區”,家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甚至不惜通過請客送禮、托人打招呼的方式達到目的。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30多年的一線教師,筆者以為,要破解“座位理論”,關鍵在教師。
教師要幫家長走出誤區,消除家長焦慮。教師要告訴家長,座位與成績沒有必然聯系,教室里本來就沒有什么“學霸區”和“學渣區”。家長為孩子選學校、選班級,現在連座位都要選,“座位江湖”的背后折射的是家長的過度焦慮,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度緊張。這就像挑選興趣班一樣,面對激烈競爭,家長總是擔心自家孩子在座位上吃虧了,甚至害怕“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事實上,學生坐在哪個“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認真聽講。家長關心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心思放在座位上,而不是放在引導孩子端正學習態度上,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教師要一視同仁,確保公平公正。新學期重新排座位,考驗的是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師德水平。常規的做法是根據學生的身高變化調整座位,適當考慮視力情況,且男女搭配,為了確保公平,不少班主任規定一周或雙周大組左右平移或前后調換的辦法,保障每個孩子都有坐前面、坐中間的機會。以此打破家長腦子里對“學霸區”“學渣區”的刻板印象。在安排座位時,教師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堅決不搞“座位腐敗”,杜絕“人情座位”“有償座位”,真正建立起公平、有序的座位秩序。
事實上,家長與其挖空心思爭搶座位,不如腳踏實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一些孩子上課缺乏注意力,喜歡開小差,這是學習方法的問題,與座位并無關系。家長要做的是放松過于緊張、焦慮的心態,消除所謂“黃金座位”的認識誤區,幫助孩子建立起對各種學習環境的快速適應能力。
家長采用各種方式對教師排座位進行干預,實際是對孩子教育的過度參與。要知道,服從學校、班級的自我管理,也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一項內容,家長非理性參與管理,不僅對課堂秩序造成影響,不利于班級管理,更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何排座位,決定權在教師而不在家長,家長充其量只有建議權,再強勢的家長都無權擅自調整學生座位。只要教師不偏袒也不歧視任何學生,注重同桌的個性搭配,學習上互助搭配,興趣愛好相宜搭配,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從方便學生學習的角度調整班級座位,就一定會得到大多數家長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