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近幾年國際科研工作關注的熱點。過去一般認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其社會、經濟地位呈輕微正相關,也就是說,收入更高、學歷更高、職業更穩定、職業聲譽更好的人,心理健康狀況也會更好。但是近兩三年來的國際研究揭示,近40%的博士生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高學歷的人才是我國未來科研的主要力量,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值得關注。”(4月13日《中國青年報》)
研究顯示,我國研究生群體抑郁焦慮問題顯著。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沉重的學業壓力導致了研究生群體過長的工作時間,而過長的工作時間對心理健康有著負面影響。研究認為,工作時間越長,抑郁、焦慮的風險越高。近年來,隨著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大,一些大學生患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癥。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郁癥狀。
導致如此高比例的抑郁、焦慮水平,學業壓力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除學業負擔重之外,就業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壓力源。尤其是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著家庭、就業、生活、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多重壓力。不少年輕人覺得很累,身心疲憊,身體上缺乏鍛煉,心理上缺乏疏導,容易出現緊張、挫折感、痛苦、自責、喪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狀態,有時候懊惱、焦慮、恐懼、郁悶等情緒被放大,相互傳染。抑郁、焦慮等不同程度的“心病”,已成為危害國民健康之殤。
研究生群體的心理障礙并非小事。在很多人看來,抑郁癥不過就是“心情不好”“情緒低落”而已。事實上,抑郁癥是一種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病情很可能會持續加重,嚴重時患者會產生悲觀厭世情緒甚至自殺企圖和行為。有數據顯示,抑郁癥正在成為僅次于癌癥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我國有超過9500萬人患抑郁癥。抑郁癥已經成為自殺的主要誘因之一。但它還被長期忽視。據介紹,抑郁障礙里包含了抑郁癥、抑郁障礙未特定、心境惡劣,中國以抑郁障礙為主的心境障礙患病率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有 28.7 萬人死于自殺,63%的自殺者有精神障礙,40%患有抑郁癥。
德國心理學家烏爾蘇拉·努貝爾在《不要恐懼抑郁癥》一書中指出:所有抑郁癥患者的一個特征是,他們都試圖盡可能長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他們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強大的意志,仍然使他們去履行每日的義務和要求,而把他們的病痛留給自己,不讓身邊的人有所察覺。
研究生群體抑郁焦慮應納入健康關愛。抑郁癥是一種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病情很可能會持續加重,嚴重時患者會產生悲觀厭世情緒甚至自殺企圖和行為。正如有關專家建議,應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群體健康體檢。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很多抑郁癥患者在中學時期就能看出苗頭,只不過被家長或老師忽視了。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角度來看,抑郁癥納入學生體檢,是呵護學生心理健康的細節關愛。因為提早篩查,及時發現,有助于早干預,早治療。很多輕度抑郁癥患者,被及時發現后,通過醫療干預,及時治療,都會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