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校區,46門課程,近1200個名額5分鐘內被搶空,去年“火”上熱搜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市民藝術夜校今年增加了一倍名額,搶手程度卻更甚于以往。4月12日晚,總校6個班級率先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課,180名學員進行了他們的藝術夜校“初體驗”。今年下半年又有5個區確定加入,使市民藝術夜??傉猩藬颠_到2000個名額。
對60后70后來說,這一幕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夜??梢哉f是一道社會文化風景。青年人去文化宮讀電大、夜大,去藝術館學藝術,少年兒童去少年宮搞活動。由于各種原因,夜?;鞠?,代之以市場化培訓,文化宮、藝術館的公益功能在萎縮。而從多年的現實來看,在市場化培訓中,青少年占大頭,中青年培訓份額較少,不僅門檻較高,而且價格較為昂貴。有些人不是不想學習藝術,但學不起。
市場化不可能包羅所有的民生需求,在市場化不足或不愿承擔的地方,則需要公共服務和公益化來補短板。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藝術教育項目,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定位在18至55歲中青年人群,直擊民生痛點,自2016年開辦以來,吸引、引導了眾多零基礎中青年群體走進藝術之門。
以群藝館為例。他們對接了豐富的社會機構資源,推出了一系列熱門課程,低廉的收費僅能覆蓋師資成本,不少老師都是以低于日常授課費用的價格參與進來的。比如,零基礎要求、500元上12次課的公益價格、高水準的授課質量、周一至周五晚在總校和分校分別有課程交叉推進,50秒名額就被搶空。500元的“公益性收費”起到了一定的“經濟杠桿”作用,讓報名者能夠更加珍惜夜校課程,也利于養成市民文化消費的習慣,為市場培育起一批新的受眾。
那么,這里的老師既有上戲的專業教師,也有巴塞當代美術館館長,還有五星級酒店大廚……人家老師為何不去社會機構上課賺更多錢呢?據介紹,他們更多是希望向中青年群體普及自己的藝術門類。也就是說,錢雖然重要,但他們更喜歡這種夜校的氛圍,感受學員對教師的尊重與熱愛,通過學員的成果和帶動,看到自己的成就感,滿足的是更高需求。
而對政府來說,這種公益化培訓甚至可能會貼錢,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市民因此具有更好的審美價值觀后,給城市帶來的則是市民文明修養的提高,節省了城市治理成本;市民審美能力的提高促進消費升級;市民完成培訓后,又可帶動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型。同時,文化宮、藝術館“滿血復活”,又形成夜校發展的良性循環。市民在滿足藝術需求的同時,還滿足了社交需求。新“朋友圈”的共享共助,又在提升著城市的文化含量。
如何通過滿足市民對更美好生活的需求,進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市民藝術夜?;鸨虾?,這一思路,或許值得各地城市借鑒。
關鍵詞: 市民藝術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