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屆濟南千佛山相親大會現場火爆。一位相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00后”也開始相親了,相親人群主要集中在20歲至40歲,“相親趨于年輕化,有不少人是抱著交友的目的來,丈母娘對車房的條件也在放寬”?,F場不少年輕人表示,他們更看重另一半的“三觀”“人品”“責任擔當”。
作家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繼“應試要趁早”之后,“相親要趁早”流行起來。“相親低齡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也是當下社會變遷和社會心態的一面鏡子。實際上,“相親要趁早”的主角并非只有已經邁入職場的年輕女性,一些在校女大學生也在父母的張羅和催促下,早早地被卷入相親市場。
按照“女性習慣往上找,男性習慣往下找”的擇偶梯度效應,農村地區男性容易成為“剩男”,城市女性容易成為“剩女”。參與相親的女性占比較高,說明女性也在積極主動地去打破婚戀困境。在相親市場,“優質男”是稀缺的“香餑餑”;早一點、多頻次參與婚戀競爭,無外乎是為了提高找到“如意郎君”的概率。
在一個盛行功利主義和工具理性的時代里,婚戀成為某些人利益變現的一種渠道。不愿意降低生活品質、不愿意階層“下滑”的父母們,總是熱衷讓女兒們尋找“門當戶對”的階層內婚姻甚至實現“更上一層樓”;只不過,找到各方面都匹配自己擇偶標準的“另一半”并不容易,需要早動手、“相親要趁早”。
希望相親對象有車有房,并非丈母娘“獅子大開口”,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 “有車有房”很難說是具體某個人的要求,而是許多家庭對理想婚戀對象普遍性的要求。至于他們的女兒到底匹配什么樣的婚戀對象,這本來就需要雙向選擇?,F如今,不論是老一輩還是年輕人,都逐漸意識到婚姻質量的重要性,渴望找一個靠譜的相親對象,就是為了給婚姻質量以一定的保障。
在一個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風險社會,丈母娘對“有車有房”的要求看似赤裸裸,實際上也隱伏著“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們追求“保守的穩定”,和他們的人生經歷、生活閱歷密不可分;他們不愿意子女像自己這一輩人一樣吃苦受累,渴望子女能夠找到一個理想的對象,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一些老人變得更加尊重年輕人的想法,對“有車有房”的條件也在放寬了。
婚姻離不開情感基礎,也離不開責任擔當。“三觀”也好,“人品”也罷,說到底就是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是否合拍。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因為缺乏責任擔當導致婚姻破裂,有部分夫妻因為“三觀”“人品”糾紛沖突不斷。從這個角度上說,“相親低齡化”既反映了人們的婚戀焦慮,也折射出年輕人更加理性、務實的婚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