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上述文字來自于一篇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這篇情感真摯的《致謝》近日在豆瓣、知乎、微博等多個網絡平臺走紅,作者在文中回顧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打動了大批網友。(4月18日中國新聞網)
這不是一篇博取公眾眼球的雞湯文,而是一位學子在其博士論文結尾部分的內心獨白。4月18日,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披露了這篇論文為《人機交互式機器翻譯方法研究與實現》,作者是2017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工學博士黃國平。對于黃國平而言,可謂“命運多舛”,但令人感動的是,“一直盼著走出大山”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被苦難壓倒,而是堅定信念和命運抗爭,“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人生之路,漫長曲折,波瀾起伏,坎坷不平?,F實中,許多人面對多舛的命運、苦難的歲月,或氣餒,或抱怨,或退卻,這都不是對待苦難人生應有的態度。冰心贈葛洛的一首詩中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清華致一位命運多舛的考生及求學路上荊棘叢生的學子們,“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我們不能控制際遇,卻可以相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正如作者在《致謝》文中回憶道,“人情冷暖,生離死別,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因為有著“把書念下去”的信念,有著“走出大山”的目標,就是再苦再難,也要堅定地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做一個勇者、一個堅強者、一個跋涉者、一個奮斗者,選擇堅強和努力。
生命因苦難而豐腴,人生因自強而出彩。從炬光鄉小學、大寅鎮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黃國平踏著荊棘,最終實現了“走出大山”的愿望與目標。而對其一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理想不偉大,只愿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致謝》更是作者向苦難“磨刀石”致謝,這或許正是它帶給人們的感動之處。
許多時候,成功與我們失之交臂,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們,而是我們被抱怨左右,被苦難擊垮,放棄了和命運抗爭的努力。有句格言說得好:“你自憐,人家則會報以憐憫;你自信,人們會待以敬畏;你自暴自棄,多數人就會嗤之以鼻。”天無絕人之路,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自強和奮斗的人會被世界溫柔相待、人生終能跨過溝壑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