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李平給女兒佳佳定的目標是“考進全國前三或前五的大學”,在學校課業之外布置了不少“提升作業”。小學六年級的佳佳,已經在她的規劃下學習大學本科英語。因學習達不到母親的要求,佳佳多次遭到毆打。近日,江蘇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李平和佳佳生父監護人資格,指定外婆為佳佳監護人。(4月21日《揚子晚報》)
血緣作為一種社會聯結紐帶,將父母和子女打造成為一個共同體;然而,婚姻關系的破裂和家庭結構的解體,讓一些孩子跟隨單親媽媽或者單親爸爸生活。雖然擁有父母的身份標簽,但并不意味著每個父母都是稱職的;母親家暴燙傷女兒,父親居無定所無法保障女兒的正常學習生活,“撤銷父母監護人資格”猶如一面鏡子,提醒和啟示我們:提升對愛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是合格父母的基本條件。
作為一種樸素的“父母心”,“望女成鳳”并沒有原罪;只不過,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心理預期也在不斷調試、不斷變化。從起初的以為子女“非清華北大不上”,到“能上個985、211也不錯”再到“能考上個大學”,教育競爭充滿不確定性,一味的好高騖遠有可能會壓垮孩子。
除了完成學校的學業,佳佳還要學習大學本科英語,參加英語四六級測試;這樣的“揠苗助長”,最終會讓她深受其害。畢竟,背離了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終究會自食惡果。哪怕佳佳天資聰穎,也經不起這樣的竭澤而漁。從古至今,“傷仲永”的慘痛故事還少嗎?
對女兒的期望過高,當女兒的角色扮演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從而引發情緒問題。在“暴力育人”的陳舊觀念的驅使下,單親媽媽試圖通過打罵、體罰和虐待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就范、屈服;這種簡單、粗暴的育人方式不僅給女兒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給她帶來巨大的精神傷害以及難以消弭的心理陰影。
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些父母并不缺乏對子女的愛和關心;可是,他們對愛的理解有偏差,對愛的表達有誤區。不懂得尊重未成年子女的獨立人格,按照成人意志去裹挾孩子,在“我是為了你好”的遮蔽下自說自話、自彈自唱,為了達到自以為是的目標不擇手段;只要目標正義忽視程序正義,只要結果忽視過程,只看學習成績忽視精神發育和建設,精神底座和價值航向的走偏,讓單親媽媽成為了“虎媽”,個人情緒管理的失敗和心理健康的缺失,讓單親媽媽“一生氣,就拿孩子出氣”;這樣的母親,顯然不適合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切實際的“望女成鳳”,只能適得其反。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陪伴,用言傳身教給予孩子正確的示范,促進孩子精神家園有機生長,才是合格父母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