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都市頻道《小象視頻》近日報道,河南周口項城市一男子開婚車接親路上,被沿途大爺大媽攔車十幾次討要紅包、香煙,最終該男子一路上被要走60多包煙。該消息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結個婚太難了”“這是赤裸裸的攔路敲詐”,也有網友建議接親男子應該報警。
在一些地方的婚俗中,“討彩頭”本是為了熱鬧和喜慶,辦喜事的主家主動撒一些糖、煙之類的,或路人攔著要個喜糖,大家一起沾沾“喜氣”。但時下個別地方發生的強攔婚車“討彩頭”現象,儼然是打著婚俗的名義,從“再跟主家要一點”發展到“明碼標價”,不達目的不放行的地步。這與“攔路搶劫”無異,實在不是文明社會應有的現象。
近年來,借“討彩頭”為由,反復糾纏、攔車堵路而被處罰的老人并非“個別”。公開報道顯示,2018年9月,安徽阜陽市一群大爺大媽組團強攔婚車,不給錢就堵著不走,時某俠等人因尋釁滋事被依法行政拘留;2021年2月,四川南充市營山縣公安局通報,一老人通過“搶鏡”等方式,向正在拍婚紗照的年輕情侶強行討喜錢而被行政拘留。
這些案例已向社會傳遞出明確信號:強攔婚車“討彩頭”,不只是不文明的“小事”,而是涉及到以所謂傳統婚俗的名義堵塞交通、攔截他人、強行索要的法律問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結伙斗毆、追逐、攔截他人、強拿硬要或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構成“尋釁滋事”;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有這兩種行為的,輕則應受治安管理處罰,重則可能承擔刑責。
既然有法律規定,也有前車之鑒,之所以還是無法引起社會層面的警惕,原因可能在于不同地方、執法部門對同類現象、行為的態度存有差異。對辦喜事的主家來說,雖然對強攔婚車“討彩頭”心里堵得慌,可不想把事鬧僵攪了氣氛,大多選擇“花錢買吉利”;有的即使報了警,民警考慮到多是大爺大媽,往往采取勸離、警告和驅趕的方式解決問題??删煲蛔?,他們又圍了上來。這無形助長了討喜者氣焰,甚至將其當成了生財之道。
據報道,為有效遏制“攔擋婚車”違法亂象,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突出問題治理,2019年5月,陜西咸陽興平市公安局發出通告表示,將依法開展專項治理,受理“攔擋婚車”警情舉報、報警,開展常態化巡查,一經發現依據法律法規嚴肅查處,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此網友拍手叫好,稱其為治理“攔婚車討彩頭”亂象的樣本。
可見,對于婚慶過程中某些不文明的婚鬧行為,有關部門除了要加強移風易俗的宣傳和引導,還要采取專項治理、行政處罰等措施,加大打擊力度,以具體行動向此類行為說不。作為辦喜事的主家,也應該拋棄一味忍讓等想法,勇敢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