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登上熱搜之后,北京衛視系列紀錄片《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局處長走流程》第二期將鏡頭聚焦在退休流程上,“局長親歷痛點”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5月11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這次的“局長親歷痛點”,源于市民老張的“退休難”經歷。市民老張到了退休的年齡,卻因為檔案里的資料缺失了,而不能享受“本該享受的退休待遇”,無法安享晚年。于是,也就有了“局長親歷痛點”的嘗試。
看起來平常的退休流程,卻讓北京市人社局的局處長們真真切切觸摸到“退休難”的民生痛點。歷經近10天的忙碌奔波,十幾個單位的聯絡溝通,幾百個電話求證,只為尋找市民老張檔案里缺失的經歷,而這直接關系其工齡認定,如果找不到將會損失每個月幾百元的養老金。
損失每月幾百元的養老金,對于一個普通的老人來說,會是一筆巨大的資金,一個月幾百,一年就是幾千,一二十年會是多少!關鍵問題是,這本該是人家的權益,就是因為檔案資料不夠齊全,就要遭受損失是不公平的。而實際上檔案缺失是管理部門的問題,而不是老人本人的問題。最終,這個問題解決了,也算是皆大歡喜了。
可是,接下來需要追問的是,假如沒有“局長親歷痛點”,那么老張的“退休難”還要難到什么程度!僅僅依靠老張一個人的力量,是否能夠解決問題?社會上還有多少“老張”在遭遇如此情況。即便“老張”的問題解決了,那么“老李”呢!“老王”呢!
“局長親歷痛點”,還要“化痛點為力量”。也就是說,最關鍵的問題在于,不能只是解決一個“老張的問題”,還要解決所有“老張的問題”,更要解決“老王的問題”“老李的問題”,在遭遇此類情況之后,大家都能通過簡易程序把問題徹底解決。這就需要在“局長親歷痛點”之后,能夠依據現實情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此類問題的解決標準方案。
親身體驗走流程本身不是目的,要把重音落在“我為群眾辦實事”上,通過實際調研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應看到,一次體驗還不足以發現問題的全貌,更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局長親歷痛點”是個不錯的嘗試。我們需要多些“局長親歷痛點”之類的舉措,讓手握權力的局長們去感受各行各業的辦事痛點,找到痛點的原因,找到痛點的共性,從而在感受“民生之痛”之后能夠有“切身之痛”,把“切身之痛”變成“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把所有“難辦的事”都從制度層面進行解決,讓“難辦的事”變成“好辦的事”。這就需要黨員干部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帶著問題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一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解決民生痛點,需要多些“局長親歷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