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瓜果蔬菜,大到電器大件,今年“母親節”期間,圍繞新一代年輕人“通過一個又一個包裹來彌補自己不能陪在父母身邊的遺憾”引發爭議。在網購新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這種做法是順應時代變化的必然,還是“偷懶、圖方便”?網購包裹與“?;丶铱纯?rdquo;相比,是否少了些許親情溫度?且看網友怎么說。
與“?;丶铱纯?rdquo;不沖突
■丁家發
古語云,“父母在不遠游”。子女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當然是傳統美德。然而在現代社會,留在父母身邊的,畢竟只是一部分人。為人子女,要么背井離鄉打工謀生,要么在異地工作或安營扎寨,無法“?;丶铱纯?rdquo;。而在節假日,再加上需要加班或忙于其他事務等原因,很多子女都無法陪伴父母。對此,大部分父母都會理解子女的苦衷,盡管心里有一些不悅,但嘴上還是說“沒關系”。此時,子女打電話回家,一句關心和問候,便會令父母激動不已,何況還能在節假日收到子女的禮物呢。
可以想象,當父母收到子女快遞送來的禮物時,肯定滿心喜悅,還有可能當著親朋好友或左鄰右舍的面,拿出子女的禮物炫耀,滿足一下“虛榮心”。“網購式盡孝”,同樣能讓父母在心理和情感上獲得滿足,并沒有什么不好。
反觀有的子女,經常以工作繁忙沒時間為借口,不僅不“?;丶铱纯?rdquo;,節假日連禮物也不買,甚至沒有一句問候。這樣的子女就算與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也形同陌路,又有何孝順可言?
其實,“網購式盡孝”與“?;丶铱纯?rdquo;并不沖突。工作繁忙,選擇“網購式盡孝”的同時,通過打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多問候和關心父母;平時有空閑時,則選擇“?;丶铱纯?rdquo;陪伴父母,以紓解他們的思念和孤獨,真正讓他們老有所依。理性看待“網購式盡孝”,就不會非此即彼。
佐證“陪伴式盡孝”的稀缺
■張玉勝
以物質寄送來表達孝心的做法由來已久。早在人們尚不知“網購”為何物的經濟欠發達年代,就有不少在異地工作的子女,逢年過節以電匯錢款或郵寄包裹的方式資助遠在家鄉的父母及家人。如今將此等盡孝冠以“網購式”稱謂,彰顯當下的高科技特征與新時代氣息。
“網購式盡孝”不乏合乎情理的溫情與無奈,但說到底卻仍局限于物質敬老的狹隘層面。雖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但“買買買”的物質贍養畢竟不能完全取代親情陪伴的“?;丶铱纯?rdquo;。老人晚年生活最缺乏的不是時髦衣物、時令瓜果和時尚電器,也不是吃點喝點稀有高檔食品,而是期待子女的陪伴和精神慰藉。“空巢老人”最難捱的是無人陪伴的寂寞和孤獨,表達孝心就當盡力直抵老人思念子女的軟肋,陪伴是子女零距離和最現實的孝意表達。
“網購式盡孝”沖上熱搜間接佐證了“陪伴式盡孝”的稀缺與不易。讓“?;丶铱纯?rdquo;從法定義務走向孝道現實,不能僅靠提升子女的孝道自覺和孝義境界,還需政府、企業與社會等多個層面的政策溫情和制度寬松。比如出臺更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惠老政策,讓子女有時間、有條件、有意愿“?;丶铱纯?rdquo;。尤其是要切實完善和落實探親假、帶薪休假等既有制度,讓“陪伴式盡孝”不再成為老人奢望。
折射互動方式的變革
■楊朝清
“網購式盡孝”固然不能和父母面對面,卻也可以“屏對屏”,一份份禮物承載著年輕人對父母的牽掛與關愛。“網購式盡孝”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展了人們與父母親人聯絡感情的途徑,讓親情互動變得更加低成本、更加高效率。
急劇的社會變遷,讓很多東西都在改變。父母從家鄉寄給子女土筍凍、臘肉等特產,子女從城市把衣服、電器、鮮花等寄往家鄉。“網購式送禮”改變的是互動方式,沒有改變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牽掛與祝福。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當下,許多家庭并不缺吃少穿;與禮物相比,人們更在乎的是禮物背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情感、認同與溫暖。在社會流動不斷加速的時代,這或許是最值得珍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