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蹦床和被糖果色點亮的陀螺玩具,孩子們在社區里就能“撒歡兒”游戲;抹平臺階、開放綠地、增設兒童化標識,兒童車進入不再困難。北京的“適小”改造,即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正在推進。記者探訪北京多處社區公共空間發現,承載“童聲笑語”的兒童友好社區已越來越多。(北京晚報5月17日)
提到兒童,我們通常只關心教育,而忽視了兒童的環境權利。時下,城市公共空間的不友好主要體現在威脅兒童安全的危險要素過多,人車不分流、自行車道被擠占等因素讓家長通常不放心兒童在戶外獨立活動,很多社區還缺乏兒童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導致兒童缺少足夠的社交機會?,F實告訴人們,更貼近兒童友好概念的城市更需要全民觀念的轉變。
現實中,不同年齡層的兒童選擇存在很大差異,10歲以上的兒童更傾向自然空間,而10歲以下的兒童則更喜歡設施豐富的空間。不同年齡層的兒童需求有所不同。
“適小”改造不妨多聽聽“童聲”,決策者們不要玩“一言堂”,不要坐在辦公室里苦思冥想、“閉門造車”,要走出去,走到兒童中間去,體驗兒童的生活,了解兒童的實際需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建議和需求,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愿望。
據有關專業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北京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的編制即將啟動。目前,該市婦聯委托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在進行前期的調研。據介紹,本次調研還將訪談跟兒童發展相關的教育、健康行業從業者,全面了解目前兒童的健康狀況、家長育兒壓力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網絡問卷調查活動中,全市有2.6萬名兒童和家長積極參與,課題組收到建言獻策上千條。
不得不說,北京市的“適小”改造,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多聽“童聲”,請兒童當“設計師”,滿足兒童愿望,確實是個創舉,有指導意義,更值得廣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