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據媒體報道,甘肅省銀保監局對白銀山地馬拉松遭遇突發極端天氣造成的重大保險事故進行緊急摸排,初步估計本次事故團體意外險預估賠償金額1000余萬元,自然災害救助保險預估賠償金額230余萬元。其中,由黃河財險提供的1000萬元應急賠付金已到位。保險賠付是對遇難者家屬的安慰,但對事故的全過程回溯和深刻反思則是避免災難再次發生的必須之舉。
一場馬拉松賽事,172人參加,21人遇難,其中還包括多位國內馬拉松賽事領域的頂尖選手,如此慘痛的教訓實在令人震驚而又充滿疑惑。從目前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此事件中無數風險點疊加,最終釀成慘劇。主辦方安全管理監督缺位,承辦方對突發天氣情況研判、預警及緊急救援能力不足,而賽事運營上更是漏洞迭出,賽前對運動員保溫裝備的檢查流于形式、補給點的物資供應不充分、賽道設計不合理、救援設施與組織力量不足等等,使得這場賽事奪走了21條鮮活的生命。
這次事故雖然發生在甘肅白銀,但應該反思的卻不僅僅是甘肅白銀。根據田協官方數據,我國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從2011年的22場和40萬參賽人次,發展到2019年的1828場和712萬參賽人次。這些賽事在風險管理上都無懈可擊嗎?未必。此前馬拉松運動員“猝死”事件就屢見報端。
近年來,馬拉松等體育賽事火熱,各地通過主辦承辦體育賽事擴大地方知名度,拉動區域消費,同時收取企業贊助費、廣告費,打造旅游品牌等,已經形成了一個高度商業化的利益鏈條。以產業化方式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固然好,但許多地方只盯著商業利益,粗放運營,無序管理,漠視體育風險和運動員安全,長此以往必然難以避免事故發生。
一場戶外公共活動,總有風險,其中天氣變量是最大的風險點,這也是天氣預報越來越重要,國家及其相關機構在此投入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而保險公司,從英國的勞埃德船保開始,就是針對天氣風險而設立的。所以現在公共戶外活動的保險條款都有把投保人無視天氣氣候原因造成的風險列入拒賠的理由。類似條款既規避了保險公司的損失,客觀上也迫使活動組織者重視天氣變化,在損失組織費用和一旦出事保險公司拒賠損失更大之間權衡,從而從整體上避免損失。沒有這種來自各方的限制,活動組織方就可能無視天氣風險,導致參賽運動員發生意外的概率增加。
5月23日晚,國家體育總局緊急召開“全國體育系統加強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壓實體育系統的賽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完善體育領域安全風險防控制度和舉措。保險作為對沖風險的制度安排,在當前我國體育事業繁榮發展、體育風險不斷累積的現實背景下,開展專業化的體育保險,助力體育產業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對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事故深刻反思的重要一環,就是盡快建立健全專門化專業化的體育保險制度。相比美國、日本等體育保險相對發達的國家,我國體育保險行業仍處在嚴重碎片化階段,缺乏制度化和系統性安排。體育保險行業專業化程度高,風險也相對高,使其保費難以形成規模,這就需要國家有關管理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對體育賽事主辦方和運動員購買體育保險作出規范性要求。如意大利《體育法》就規定,職業俱樂部要將運動員收入的 4%-5%作為保險費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體育保險機制,專業化的體育風險管理才能通過市場化機制發揮作用,助力降低體育運動風險,提升體育管理水平。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在體育運動領域也同樣管用。誰也無法預判下一次馬拉松是否仍會遭遇極端天氣,因此加快推進體育保險產業發展,建立規避體育風險的更好機制,是對每一名體育愛好者的生命負責,也是對此次事故中逝者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