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據中國礦業大學通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陳清如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5月26日15時33分在江蘇徐州逝世,享年95歲。他心懷“藍天夢”,一生堅持做“灰頭土臉”的煤炭研究,發展出“干法選煤”技術,為世界煤炭高效潔凈利用作出了突出貢獻。
生前常對學生說:
“做學問要頂天立地”
傳統的“濕法選煤”消耗大量水資源,污染環境,且我國大型煤炭基地多位于中西部缺水地區,1984年,陳清如提出“干法選煤”,用空氣流體代替水。西方多國對此早有研究,但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面對質疑,陳清如說:“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就算外國人搞不成,我們也一定要搞成。”
1990年底,陳清如突發便血,診斷為腎癌,切除左腎20多天后,他就要求出院,乘火車從徐州趕往黑龍江七臺河煤場,全程38小時,有人勸他坐飛機,他拒絕:“科研經費就這么多,能省一個就省一個。”
歷經十年,1994年“干法選煤”試驗成功,在世界選煤領域引發轟動,為缺水和高寒地區的煤炭分選提供了高效潔凈的辦法。
晚年,陳清如進一步提出中國潔凈煤的戰略構想。他常對學生說:“做學問要頂天立地。頂天,就要站在國際前沿,瞄準世界一流;立地,就要結合行業和產業需求,解決我們國家的重大問題。”
我國礦物加工學科
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
“做好選煤,減少燃煤污染,還祖國碧水藍天”是陳清如院士最大的愿望。他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六十六年,是我國礦物加工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他將畢生精力奉獻于我國選礦理論和工程實踐的研究,為我國礦物加工和潔凈煤制備技術領域的科研、教育和生產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座重介質旋流器末煤選煤廠;指導研究設計了我國第一臺篩下空氣室跳汰機,實現了我國跳汰選煤機的大型化;建立了“粒群透篩概率”的篩分理論,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煤用概率分級篩,較好地解決了潮濕細粒煤的篩分;成功地創建了“空氣重介質穩定流態化”的選礦理論和技術,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效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示范廠。陳清如院士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出版著作13部。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2010年獲國際選煤大會首次設立的“終身成就獎”。